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现场
1月20日,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举行。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市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许宏球,就“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这一主题,介绍相关情况。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成为会上的一个高频词。
比如,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组织实施了首批11个项目,总投资33亿元。加快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等重庆实验室,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在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打造方面,累计布局建设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420多家,产业创新平台能力实现突破。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表示,重庆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发挥特色优势,坚持“创新+产业+生态”协同,推动制造业“动力+质量+效率”变革,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谈到,紧盯“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目标,重庆突出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持续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强化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努力形成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动力源。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
记者从会上获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聚焦优化长安、赛力斯等集群生态,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重庆造”整车上量焕新、扬帆出海,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在去年95.3万辆基础上提升至130万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承转合”行动,则是大力发展AI手机、AIPC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推进服务器、化合物半导体上量发展,培育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服务器产能突破10万台,笔记本电脑单价提高8%以上;先进材料“强干繁枝”行动,将发展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合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前瞻培育超材料,推动玻璃纤维产能进入全国前3。
工业是涪陵区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制造业是涪陵区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会上,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介绍,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70%,以工业有力支撑助力全区GDP突破1700亿元。
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
据悉,涪陵区把培育企业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向“新”求“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高新技术领军、链主、上市和百亿级企业矩阵。
比如,重庆华峰自2010年扎根涪陵以来,孕育出华峰化工、铝业、新材料等12家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正建设“千亿重庆华峰”。万达薄板、攀华板材上榜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选全市百强制造业企业12户、领军和链主企业9户、数量均为区县第一;涪陵卷烟厂成为涪陵第7户百亿级企业;新铝时代深交所上市,成为涪陵第6户上市企业。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此外,涪陵区把打造科技、数字、金融、人才、绿色低碳融合互促的产业生态作为积蓄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推动产业集群从“链条型”发展向“生态型”发展迭代,用良好产业生态催生产业幼苗、培育产业大树、形成产业森林。
黎勇表示,下一步,将锚定到2027年实现工业产值4000亿元、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目标,努力打造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
会上,市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许宏球也谈到,两江新区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重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市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许宏球
2024年,两江新区全域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直管区GDP同比增长7.2%,直管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科技型企业突破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0家,49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两江新区的“五个新”——科教融合,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强链壮群,提升主导产业“新能级”;谋划布局,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数智赋能,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和数智赋能,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
许宏球同时表示,将紧盯做大做强制造业,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打出更多满满含金量的“硬货”“干货”组合拳。
今日重庆融媒体报道小组 谈书 李野 许力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