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三峡库区告别绝对贫困

  • 新华社 2020-07-14 09:29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巫山县抱龙镇青石村,著名旅游景点神女峰脚下,“神女苑”农家乐坐落在长江岸边。47岁的老板宋清贵忙得不可开交,正为游客们准备丰盛的午餐。

  “以前我家就住在下面。”宋清贵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宽阔的江面,三峡工程蓄水时,老宅被上涨的江水淹没了,2002年全家搬迁到了这里。

  搬迁前,宋清贵一家居住在江边,靠种田艰难度日。搬迁后,宋清贵一度对未来生活非常担忧:“以前土地肥沃,才勉强填饱肚子,现在山上到处是石头,日子怎么过?”

  18年后,宋清贵的“神女苑”年收入超过20万元,成为当地生意最红火的农家乐之一。

  宋清贵是131万三峡移民中的一员。他所在的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上游,是因三峡工程兴建而形成的世界最大水库库区,涉及重庆市和湖北省的20个县市。

  131万人的移民规模,改写了世界工程的移民史。此前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移民规模,仅为三峡工程的三十分之一。移民们背井离乡的付出,换来世界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效益。

  2020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地处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三峡库区,也在5月实现所辖区域全部脱贫摘帽,历史上首次告别绝对贫困。

  实际上,三峡工程蓄水之初,不少人担忧,山高坡陡的三峡库区原本就属于贫困地区,蓄水后大量良田、企业和城镇被淹没,这可能让三峡库区脱贫道路更加艰难。

  产业空虚,曾是当地脱贫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今,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依托三峡秀美的风光,旅游业成为三峡库区很多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宋清贵所在的巫山县,每年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用于修复生态的树木叶子变红,一望无际的红叶美不胜收。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让“神女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没想到现在生意这么好。”宋清贵说,尤其是最适合观赏红叶的秋冬季节,由于“神女苑”位于观赏神女峰和红叶的最佳位置,客房、餐厅经常爆满。

  宋清贵引以为傲的是,“神女苑”已从400多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床位从20多张增加到50张,年收入从3万多元增加到20万元。

  不只是发展旅游业,三峡库区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种植柑橘、脆李、茶叶、桂圆等经济作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打造脱贫支柱产业。

  在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48岁的李胜梅冒着小雨,正在长江边的脐橙林里忙碌着。1995年,三沱村整村搬迁后,李胜梅家的良田被淹没。“我那时感觉生活很难,没有出路。”李胜梅回忆说。

  后来,当地政府为村民们规划适宜坡地种植的脐橙,为果农提供树苗,培训种植技术,打通销售渠道。如今,奉节县脐橙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全县7000余户贫困户靠脐橙产业实现脱贫。

  “我家种了200多棵脐橙树,每年能产将近2万斤脐橙,大概能挣4万多元。”李胜梅说。

  在三沱村上游的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51岁的移民邓秀英也在忙碌着。她来到村里的桂圆种植基地,拿起剪刀,为挂满果实的桂圆树修剪枝叶。

  当地政府引进社会资本,流转村民土地,在下中村建成1500亩荔枝和桂圆种植基地。村民们既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也能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我在基地除草、修枝、采果,加上土地流转收入,一年能挣1万多元。”邓秀英说,丈夫在万州城区建筑工地打工,年收入也能达到5万元。

  中国旨在打赢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政策,也让三峡库区的人们避免因学、因病而陷入贫困。

  李胜梅和邓秀英,都因各自两个子女就学,难以承受经济负担,分别在2014年和2013年被认定为建卡贫困户。此后,子女就学、全家就医的费用均大部分得以减免,加上当地脱贫产业的发展,两家都已顺利脱贫。

  数据显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奉节、万州的贫困发生率已分别从2014年的13.7%、13.5%和10.93%,降至2019年底的0.13%、0.36%和0.21%。

  告别绝对贫困,只是三峡库区的新起点。人们正憧憬着更美好的生活。

  李胜梅正在谋划扩大脐橙的种植规模:“我学会了脐橙种植技术,种出来的脐橙品质更好、产量更高,明年先多种100棵树,给家里多赚点钱。”

  靠着勤劳努力,邓秀英夫妻俩刚刚在万州城区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女儿大学已经毕业,在当地一所学校工作。“以后,我们准备搬到城里住,生活肯定越来越好。”邓秀英说。

  宋清贵则更关心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一条高速铁路正在修建中,它将串联大部分三峡库区区县,将巫山县与北京的距离缩短至5小时以内。

  “到时候更多的游客都会来三峡旅游,看来‘神女苑’又该扩建了。”宋清贵说。

 

  文丨王金涛 赵宇飞 吴燕霞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