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谭理提出的《关于聚焦青年就业增收推动教育培训与就业协调联动的建议》,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创业就业组织、健全有关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创业带动更多就业,帮助企业稳岗拓岗,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和升级确定教育培训的目标,更好地帮助青年人找准人生赛道。
效果:该建议得到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教委共同研究办理,全市每年开发6000个基层岗位,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每年举办6000场招聘会,通过“渝职聘”平台向青年群体推送就业岗位需求等信息,促进“培训链”“就业链”有效融合、高效配置。
“谭书记,向您汇报我最近学习短视频的成果。”近日,市人大代表,开州区云枫街道龙珠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理收到辖区年轻人小石发来的作品。
小石是一位创业青年,看到朋友做抖音、视频号风生水起,她也想尝试,但培训费用偏高,令她打消了念头。
前段时间,龙珠社区链接优质资源,在社区开展短视频创业公益培训。小石赶紧报名。在学习短视频制作的同时,她还在社区获得了开州区商务委提供的为期一周的电商培训课。
龙珠社区为什么能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实际支持?这要从谭理的一次次“家访”说起。
走访:青年就业创业是家庭的大事难事
2023年初,作为市人大代表和基层社区干部,谭理抽时间走访辖区部分家庭。其中一位青年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市属重点大学毕业,专业是工商管理,毕业前后在各大招聘会上转了一圈都没找到称心的工作,于是一直在家复习考公,考了几年还没上岸。
这样的例子并非少数。谭理和青年们交流谈心,了解学习历程和职业期待。“有观念问题也有技能问题。”她发现,这些青年对职业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又相对缺乏就业技能。很多人大学专业填报比较盲目,没规划好未来职业发展,导致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谭理还有一个身份——一名高中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如何选择大学专业的问题,她也像大多数家长一样不能准确地给出建议,“不少父母和学生其实很难准确把握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的专业实际需求。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孩子选什么专业、未来在哪条赛道发展,这是大事也是难事。”
探求:找出“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现象的原因
为彻底了解情况,谭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走访,深入企业、求职市场了解用工需求。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阵地,可企业普遍反映一线工人难招。谭理说,有些工业园区企业的缺工率近年来超过20%,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建材行业、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行业,“招工难”现象尤为突出。
很多企业向谭理反映:“大学生想找坐办公室的工作,但我们企业没有太多白领职位可提供,最需要的是专业技工等蓝领工人。”
“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存在,青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一部分民营企业又招不够合适的人才。她逐渐意识到,是人才培养结构与人才实际需求发生了错位。针对现状,她搜集整理走访企业和群众的意见,提出了《关于聚焦青年就业增收推动教育培训与就业协调联动的建议》。
在建议中,针对青年创业就业,她提出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及家庭的就业帮助和指导服务,及时统计掌握辖区劳动用工情况,点对点向求职青年推荐岗位。鼓励高校开设电商课程及专业,引导青年树立积极正确就业观,支持青年就地创业,带动更多岗位涌现。
针对企业用工需求不能满足,她建议围绕区域发展实际来确定教育培训目标,推进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企业需求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真正为企业提供可用之才。
期待:帮助青年找准他们的人生赛道
“建议针对性很强,对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市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副处长余鑫说,谭理提出建议的时机,正好在重庆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前后。代表的建议从青年人才和家庭视角观察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的质量,给职能部门带来启发和思考。
余鑫说,从2024年4月到12月底,全市通过各种方式促进34.5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在商圈、网红打卡点、大学城等设置59个青年就业驿站,为求职青年提供政策咨询、优质岗位发布、合伙人招募等服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500余场次,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90.8万个;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8万人次,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指导专业设置,实施急需紧缺培训计划。而在创业方面,2024年1月至11月,共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2.3亿元。
结合代表提出的建议,人社等部门进一步梳理求职、用工、培训、招聘全链条,全面推行“岗位+培训+就业”“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组训模式,促进了“培训链”“就业链”的有效融合、高效配置。
“对青年就业的引导一定要从小着手。”谭理说,要让青少年从初高中阶段就对未来职业规划有认识和思考。社会应给予青年及家庭更多理解和鼓励,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引导青少年将自己的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帮助他们勇敢面对挑战,找准人生赛道。
记者 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