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不算老!我还不想退休,因为我只是完成了第一部分工作。我要继续带领大家,把桂花岛打造成旅游胜地、致富宝地。”岳龙芳说。
12月18日晚,在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获得者岳龙芳在家人搀扶下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和镜头,铿锵有力地喊出心里的愿望。
岳龙芳是垫江县白家镇湖滨社区村民,从1982年起,带领村民开发桂花岛,坚守在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让当地900多户村民彻底脱贫、走上致富路。
风餐露宿,种下200多亩夏橙树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湖滨村由于地势偏远,信息闭塞,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00多元。
刚四十出头的岳龙芳担任湖滨村二组组长,看着落后的小山村,她在心里盘算着,要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湖滨村地处长寿湖水域,独特的小气候非常适宜果树生长。看着一河之隔的长寿大洪湖片区柑橘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岳龙芳坐不住了。
她瞅准了四面环水的桂花岛,从外地引进一批夏橙树苗,准备在岛上规模种植。
桂花岛不通公路,也没有船只可以登岛。岳龙芳联合19户村民,在一个个汽车轮胎上捆绑洗脚盆当船,好不容易才把夏橙苗运到了岛上。
桂花岛上乱石嶙峋,很多地方杂草有一人多高。岳龙芳带领大家用钢钎凿土,用镰刀割草,每天十几个小时在岛上连轴转。
饿了,大家就到湖边挖野菜吃;累了,在用树枝支棱起来的简易帐篷里稍作休息后,又接着干。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岳龙芳和村民在岛上开垦出200多亩地,种上了成片的夏橙树苗。
示范效应:白家镇成为“瓜果之乡”
为减小资金压力,他们采取“以短养长”的做法:在果树苗成长期间,引进西瓜和冬瓜,在林间套种;在西瓜和冬瓜生长间歇,又复种蜜本南瓜。
“以短养长、一地多用”的方式见到了实效,荒岛很快变成“瓜果山”。
1989年,桂花岛上的果园正式投产,尽管一开始产量不高,但大伙从中看到了希望,岳龙芳也是信心倍增。
她一鼓作气,请来了专业技术员作为顾问,又着力培养技术人才,派出年轻人到其他地方参观学习。
在随后几年里,果园收益逐年上升,终于扭亏为盈。
到1998年,果园产果量达到400吨,价值30余万元,桂花岛成了“聚宝盆”。
随着一个个果园先后兴起,大果园带小果园,小果园带散户,全村的柑橘面积迅速扩大,西瓜、冬瓜、蜜本南瓜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
湖滨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周边村社纷纷效仿,白家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全镇柑橘、蜜本南瓜种植面积都达到了两万亩。
岳龙芳投入70万元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办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注册了“岳大妈”牌商标,实行差异化竞争。
耄耋之年,还要出谋划策助力增收
按照产业布局,她组织农户分别建起果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疲软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村民们的瓜果收起来妥善储存,待行情好时再分批或反季向超市和农贸市场售货。
为了方便瓜果运输,她筹资30万元修建码头,争取50万元资金修建了3.5公里村级水泥公路,并自掏腰包将公路维护承揽下来;为解决乡亲们的饮水难,她筹资18万元,让全村200余人喝上了自来水;为解决村民的瓜果储藏难题,她又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冻库。
桂花岛这个昔日的荒岛成了“瓜果山”,岳龙芳也成了村民心中的英雄和致富榜样,这些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优秀人才”“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她的精神也激励着群众,白家镇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劳动模范”、3名“市级劳动模范”,这个农业大镇成了“劳模之乡”。
如今,岳龙芳已届耄耋之年,站在舞台上的她依然精神矍铄,要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她说:“我要和大家一起把桂花岛打造得更好,搞旅游开发,助推白家镇乡村振兴!”
记者 杨铌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