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永川胜利路街道深挖社区里的“独家记忆”,建起6个社区博物馆——讲当年故事 凝聚人心鼓干劲

  • 重庆日报 2024-11-21 09:53

  永川胜利路街道在有历史、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利用闲置房屋和边角地,建起不同主题的社区博物馆,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初心。为建设博物馆,许多居民主动捐出珍藏多年的老物件,大家积极配合,精气神凝聚到了一起,社区治理也更有效。截至目前,胜利路街道已建成5个社区博物馆,另有1个博物馆在建。3年内该街道计划建成10个社区博物馆。

  11月2日,秋高气爽,位于永川胜利路街道文曲路社区的石油人博物馆再次迎来客流高峰,解说员吃紧,不少居民便主动“客串”,向参观者讲解永川三代石油人的故事。

  像这样的社区博物馆,已在胜利路街道建起6个,今年以来已吸引近5万名参观者。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还有人携家带口专程从海外归来参观。

  这些社区博物馆有何吸引力?

  曾在此工作过的黄怀忠夫妻俩现居北京,他们专程赶回来参观石油人博物馆。老人告诉记者:“我在这里找到了当年的记忆,当年那股子干劲儿,仿佛又回来了。”

  挖掘“独家记忆”,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初心

  胜利路街道是永川的“母城”,辖区内很多居民小区都是当年“三线”企业留下的职工宿舍区,普遍建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进入21世纪,随着国有企业“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这些职工宿舍区交由地方管理,却始终保留着其独特的时代记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的声音最真实可贵,文化自信要从所在的地方讲起。”胜利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在有历史、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利用闲置房屋和边角地,建起不同主题的社区博物馆,挖掘藏在各个社区的“独家记忆”,让历史“活”起来,变成身边人身边事,生动形象地讲述初心。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旧址为始建于1968年的四机部(电子工业部)1424研究所,建在此处的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再现了多项国内领先重要成果在永川诞生的过程,比如我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一套彩色电视机成套电路等。

  位于文曲路社区的汇碧苑小区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的职工家属院,如今建起了永川石油人博物馆,展示永川石油人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位于张家坡社区的红江记忆博物馆,就在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家属区。从红江人自己制造出的第一根弹簧,到70年代自制的电解机床,再到最新的柴油机燃料喷射系统等科研成果,其基本陈列可以说是重庆红江数十年如一日突破船舶工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总集结”。

  玉屏路社区邮电小区居民多是原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的职工或家属,街道就在此建起了人民邮电社区博物馆。

  已有百年校史的红旗小学底蕴深厚,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红旗小学校史馆应运而生。

  步步有历史,处处有故事

  一张张石油工人头戴铝盔、在井下钻探石油的珍贵老照片;一件件早已泛白的石油工人制服;一封封石油工人冲上抢险一线前写给家人的书信……

  推开永川石油人社区博物馆的大门,犹如步入50多年前昌州石油人“尽心尽力做勘探,为国家找石油”的火热场景中。

  两层楼的展厅包含“咱们都是石油人”“艰巨创业 光辉历程”“昌州赤子 油气脊梁”“石油精神 光耀征程”和“不忘初心 点燃未来”5个部分。步步有历史,处处有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为甩掉贫油的帽子,石油工人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在全国各地为祖国找气找油。1966年,泸州气矿32111石油钻井队来到现在的四川合江与重庆江津交界处,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打出了一口高产高压气井。同年6月22日凌晨1时,在关井测压时,因气压骤然上升,井口2号主喷管线油管突然爆裂,引起冲天大火,大气田面临毁灭的风险。

  眼睁睁看着40米高的钢铁井架3分钟就被烧倒,柴油机被大火烧成铁坨坨,32111钻井队的工人们比谁都清楚,冲上去意味着什么。但他们为了保护气井、保护国家财产,奋不顾身冲进大火中,5人当场牺牲,21人光荣负伤!

  站在32111钻井队救火故事场景前,小区居民王仕新泪流满面。

  “我就是从这支英雄钻井队退休的。”王仕新说,这支英雄钻井队的不少退休职工,就住在汇碧苑小区。

  在红江记忆博物馆,87岁的红江小区居民徐信扬看着建厂首批援建人员扛着红旗进厂的老照片,出了神。照片中左边第三个身穿工作服、满脸笑容的高瘦小伙儿,就是他。

  1967年,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船用配套企业,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永川诞生。和徐信扬一样,一批批造船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这片贫瘠的土地,在荒郊农田建厂房,一钉一铆开启了船舶核心部件制造生涯。

  徐信扬记得,为了尽快出产品,红江人将一个不足500平方米的仓库规整为机加工、热处理、精密加工3个独立部分,跃进车间就此诞生。建厂初期的热处理车间还是一个设备简陋的工棚,没有任何制作弹簧的工艺和经验,其他厂的弹簧又不符合要求。工友们不肯服输,扎在车间里反复研究、多次试验,终于生产出了红江第一根弹簧……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遇到困难就克服困难!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传承下,重庆红江从一个传统“三线”老厂,发展成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大功率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液压和电液调速器研发企业,其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居世界前列。

  一次参观,便从中寻到一种力量

  “石油人社区博物馆的打造,又把小区居民的精气神凝聚到了一起。”汇碧苑小区党支部书记袁华忠告诉记者,2022年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博物馆筹建之初,社区“大党委”通过小区党支部“穿针引线”,征询居民意愿,“没想到大家热情高涨,空前齐心,许多居民主动捐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物件。”

  比如:1991年,62名川渝人组成中国灭火队,前往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曾真贵老人就是其中一员,前些年老人逝世后,家属把他留下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捐了出来;红江小区老党员杨华轩捐出自己的进厂履历表、初级工证等老物件,这些资料见证了他从初级工,到高级工,再到国家级技师的过程……

  在玉屏路社区邮电小区,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则充分利用了小区露天边角地。

  让人没想到的是,听说要建人民邮电社区博物馆,小区居民空前配合,过去社区多次整治也“整”不动的16处违章建筑竟一一拆除了,变成了如今的邮电文化“风景墙”。

  记者看到,从小区入口处的“邮筒”大门开始,沿途设置了烽火相传、驿马急传、信报频传、“芯火相传”、永传民生5个篇章,还设有邮电主题文化墙、露天展厅,以及装有邮票、发报机、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的展台等,让人在闲庭信步间便能沿途感受从古代烽火传信到现代5G技术变革的邮电发展史。

  截至目前,胜利路街道已建成石油人社区博物馆、人民邮电博物馆、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红江记忆博物馆、红旗小学校史馆等5个社区博物馆,另有石油物探科普陈列馆正在建设中,3年内该街道计划建成10个社区博物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这些社区博物馆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有小区的居民,有曾在此工作过的建设者,有满腔情怀的成年人,有孩子,他们或来此重温过去的岁月,或来此开展研学活动。而小区的居民们,心里是满满自豪感。

  “一次参观,便从中寻到一种力量、看到一份初心”“这些来自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形象生动地向大家展示着初心和使命”“作为曾经的参与者,我骄傲,我担当”“当年那股子干劲儿,仿佛又回来了”……在胜利路街道各个社区博物馆的留言便笺上,写满了参观者的感悟与表白。

  记者 周立 龙丹梅

编辑:范瀞予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