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6月23日上午,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图丨薛晨
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北斗 星耀全球
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称,这颗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择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时至今日,我国共组织44次北斗发射任务,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达100%。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7年11月成功发射北斗三号首组双星。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文丨李国利 张汨汨 胡喆
北斗系统背后的中国力量
远望6号船在太平洋某预定海域执行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海上测控任务(6月10日摄)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5月27日摄)。本次测量同时参考四大导航系统,并以北斗的数据为主(新华社发)
6月23日9时43分,伴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底部拖曳着耀眼的白色尾焰,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约3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方案
天上的七星北斗,自古就为人们指引方向。
我国开始研究利用卫星进行地面定位服务,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自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具备完整全球服务能力。
中国智慧
按照空间定位原理,对地球上一个目标点进行定位,至少需要3颗卫星;考虑到时间误差,精确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
我国“863计划”倡导者之一的陈芳允院士,创造性提出“双星定位”建设方案,即:把地心视为一颗虚拟卫星,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构成星座,实现对区域内地面目标的快速定位。
不同于美国GPS的四星定位,“双星定位”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实现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
中国速度
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一号工程。是时,美国GPS已完成全球组网。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我国相继发射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
至此,中国人正式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卫星发射,几天后太空传来这颗卫星的信号,我国终于赶上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班车!
中国北斗,服务全球,必须覆盖全球。
2015年8月,两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首次建立起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这一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2020年6月23日,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整服务全球的目标指日可待。
中国精度
北斗系统集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精密定位、地基增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的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全球定位服务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
中国制造
从北斗一号解决有无问题,到北斗二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再到北斗三号一马当先,更是走出自主创新的北斗之路。
卫星研制团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一体化体系,彻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铸造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中国灵魂”。
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中国的北斗可以自豪向世界宣布:“我们是世界的北斗,更是一流的北斗!”
中国应用
“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
——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北斗能够实时监测、预判危险、及时报警。
——让劳动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在东北、新疆广阔的田野上,农业机械安装北斗终端,使复播准确率提高到100%,农药节省40%。
——让交通更加可控安全。7万余艘渔船、650多万辆营运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民航也将依托北斗建设航空器全球追踪系统。世代在远海风浪中讨生活的渔民,甚至唱起了“一拜妈祖,二拜北斗”的歌谣……
国之大器,利国惠民。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随着终端套数快速增长,打破垄断、更接地气的中国北斗,正不断走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将很快成为人们更贴心、更便利、更可靠的伙伴。
据统计,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并正在成为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中国共享
完成组网的中国北斗,也将更加“吸引世界”。
事实上,北斗已开始向上百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水平。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印尼的海上集成应用……北斗还分别与沙特、阿联酋、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制定推进措施。中国胸怀和中国贡献,伴随“太空丝路”不断延展。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
新华社西昌6月23日电
“重庆造”铝材助力北斗三号升空
“重庆造”铝材再次配套国家重大航空航天项目。6月23日,记者从中铝西南铝获悉,中铝西南铝承担了北斗三号及运载火箭的多个品种、多个规格铝合金关键材料和构件研制、试制及配套。
此次中铝西南铝为北斗三号项目提供的配套铝材,包括棒材、蒙皮板、自由锻件、超大规格板、锻环、铝锂合金等多类高精尖产品,主要用于卫星望远系统、转移机构、太阳能板以及运载火箭的过渡环、转接框、贮箱等关键部位。
“这些高合金化铝材具有品种规格多、构件尺寸大、形状复杂、工艺难度大的特点。”中铝西南铝负责人表示,为此,企业专门组织攻关团队,攻克了材料研发生产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难关,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难题,取得熔铸、热加工、热处理等一系列科研成果。
文丨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