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材院)积极参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仪器仪表)建设,先后参与基地仪表仪器行业标准修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助力北碚区外贸转型升级,推动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重材院积极融入基地仪器仪表产品走出去战略,着力培育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其中718合金驱动轴作为外贸拳头产品,已累计销售1000余支,创造产值3亿元以上。
自研拳头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在重材院成果展示厅陈列着一件“不太起眼”的模型,它的最大直径0.25米,最大长度7米,外观如同一根加粗的教鞭。实际上这是718合金驱动轴,是油气钻采装备的关键零部件。目前全球仅有两家企业能够生产。
据了解,718合金是一种镍基合金,以其广泛的适用性、稳定性等,在航空、航天、核电、油气勘采、海洋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重材院组建了一支由材料科学、冶金工程及热处理技术等领域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专注于油气工程用耐蚀合金718的国产化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团队终于攻克了“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全流程关键技术,实现了718合金的产业化。其中,718合金驱动轴就是典型产品。
“最初研发时,由于设备能力不足、新区尚未建成,试验面临重重困难。”谈起718合金驱动轴的研发,重材院行业中心科技服务主管田渊不无感慨,项目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经历上千次试验,终于在尚未建成的厂房中,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根718合金驱动轴,打破了国外独家生产的垄断地位,成为全球第二家、东半球唯一一家供应商。
颇为戏剧性的是,当重材院718合金产品出口海外时,国内企业才通过外贸渠道了解到,国内还有自主研发生产718耐蚀合金的企业。“以前国内油气装备制造企业都是购买国外油服公司的成品或半成品,从未进行国产化。”田渊介绍,通过接洽、样品试供,重材院的718合金产品获得了国内企业的认可,并于2023年被中海油服确定为“718棒材和718HS棒材”独家供应商。
如今,仅718合金驱动轴一项产品,就累计销售超过1000支,创造了3亿元以上的产值。“随着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未来,重材院将继续致力于718合金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服务于油气、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提供重要支撑。”重材院总经理助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海定表示。
搭建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重材院经数十年的研究探索,在特种合金、稀贵金属、特种传感器三大专业领域,打造突出优势地位,其中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及元件、稀贵金属材料及制品、传感器敏感材料及特种传感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不能带来整个产业的繁荣。近年来,重材院在区商务委等区级部门的引领下,依托国家仪表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积极融入基地建设,搭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仪器仪表)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为基地内企事业单位提供产品委托研发、检验检测、科技咨询、学术会议交流、技术培训、标准制修订、知识产权及产业信息服务等8项公共服务。”田渊表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重材院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指导,助力相关企业提升仪表仪器类外贸产品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重材院具有CNAS、CMA认证资质,可与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互认,为外贸基地内的企业开展技术检测支撑。仅2023年,重材院就为全市仪器仪表领域823家企业开展检测服务4558项次。其中,向基地内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重庆川仪十七厂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有关耐蚀仪表阀门材料研发分析和检测检验服务156项次,面向区内重庆新兴通用传动有限公司、重庆九环机电有限公司等提供关键材料、传感器等研发和材料元器件保障,牵引齿轮等关键材料、部件的气体分析、力学性能、元素表征检测检验和研发分析,服务862项次,提供温度传感器、检定仪等设备的计量校准技术支撑服务62项次。
去年12月,重材院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双方在科技项目策划申报、创新链产业链共建、检测检验资源协同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并带动基地内中小微企业提升外贸业务能力。
近年来,重材院依托外贸转型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材料高纯净镍材,用于氯碱工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相关产品出口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21年至2023年,高纯净镍材产品销量稳步增长,累计实现销售额1.5亿元,复合增长率37%,提升了关键核心材料国际影响力,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刘海定表示,接下来,重材院将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基地内仪器仪表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相关企业科研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北碚区外贸仪表仪器产品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发展。
文 | 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