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今起公示!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选出炉!

  • 今日重庆 2024-10-30 11:02

  根据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宣传选树工作安排,经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发掘、初步推荐,感动重庆人物组委会认真审核、严格评议,征求相关方面意见,推选出20名(组)提名人选(按姓氏笔画排序),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话向组委会反映。

  公示时间:

  202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

  联系电话:

  023-67805229,63899673

  联系邮箱:

  jrcqppb@163.com

  1、守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司法卫士——王翔

  王翔,男,55岁,中共党员,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

  他扎根基层法院28年,2011年成为全市首批环保法官,先后办结环资案件1700余件,无一改判,其中15个案件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司法案例、全国法院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和市高法院典型案例。他创新建设长江三峡库区首个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林,打造重庆市“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司法实践基地,首创环境保护禁止令制度,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环境保护禁止令的司法解释贡献了基层经验。2018年,他被确诊“腺样囊性癌”,10个月内接受了35次放疗,体重降到不足80斤。待病情稍有好转,他又主动请缨回到工作岗位,为构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贡献力量。曾荣获“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重庆好人”等称号。

  2、巧手绣出绚烂人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轮椅绣娘”——石胜兰

  石胜兰,女,38岁,群众,奉节县盛兰蜀绣艺术工作室创始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奉节夔州绣)传承人

  她12岁时意外跌落山崖高位截瘫,终身与轮椅为伴。她乐观生活,21岁结缘刺绣传承非遗,她克服肌肉萎缩、久坐褥疮等身体困难,不分昼夜苦练夔绣,传承非遗。17年来,她以坚韧的意志、精湛的技艺,绣花虫鸟兽,绣大好河山,创作《白帝雄姿》《夔门红叶》等数十幅优秀作品,在重庆工艺美术展等展览中斩获奖项。为回报社会关爱,她组织成立“盛兰工作室”,专门针对残疾人开办夔绣培训班,帮助全国500余名残疾人在飞针走线中找寻人生价值。2019年,被确认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奉节夔州绣)传承人。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自强模范”“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自强模范”等称号。

  3、坚守林业科技推广39载的劳动模范——吕玉奎

  吕玉奎,男,59岁,中共党员,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站长

  从学校毕业后,他怀揣科技助农增收的理想,扎根农林科技一线39年。他长期蹲守在田间地头,勇攀农林科技高峰,历经20年反复探索,成功选育出无刺花椒,2023年首次出口日本,已投产的400亩预计实现出口创汇470万元。他牵头从广东引进麻竹、速生桉等植物,成功选育出荣昌大叶麻竹、渝桉1号等林木良种6个,在麻竹标准化栽培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上突破难关,为当地农户增加3500万元劳务收入。他创新将荣昌猪和竹两大支柱产业有机结合,开展“猪沼竹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推动笋竹产业崛起成为荣昌新兴农业支柱产业,助力荣昌建设成为“中国麻竹笋之乡”“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曾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重庆好人”等称号。

  4、改进创新页岩气开采工艺的“拼命三郎”——刘乔平

  刘乔平,男,50岁,中共党员,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自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建设以来,他始终坚持扎根在一线、奉献在一线、建功在一线。他是页岩气采气“先遣队”的队员,面临前期勘探采气“四无”——无经验、无技术、无设备、无人才等难题,他白天上井场、晚上学文献,潜心专研、攻克难关。面对页岩气井进行大规模分段加砂压裂需要高压采气井口装置的难题,他研制出试气试采一体化采气井口装置。面对井筒积液、输管网压力升高、集气管线腐蚀穿孔等问题,他反复试验,更新技术工艺,有效保障了气田稳产,挽回损失3000万元。他创新运用增压开采技术和集输系统生产组织模式,推动气田每年稳产超70亿立方米。他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好人”“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等称号。

  5、从零起步挑战自我,用8年时间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残奥冠军——肖祖贤

  肖祖贤,女,28岁,群众,重庆市残疾人羽毛球训练基地运动员

  两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其右边身体的运动神经全部受损,从此留下了残疾。但她不向命运屈服,一直乐观面对生活。2016年,她一边读成人自考,一边打工,并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市级残疾人长训运动员选拔比赛和市残疾人田径锦标赛。由于身高臂长优势,加之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017年入选市残疾人羽毛球队。她克服身体残疾运动失衡的障碍,坚持每天高强度训练,终于找到维持身体平衡的诀窍,并能娴熟运用扣杀、反拍等技术动作。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获得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SL3第一名、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女子单打第一名、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重庆首枚金牌等荣誉。2024年9月2日,她站上了第十七届夏季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获得羽毛球单打冠军。曾荣获“重庆好人”“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自强模范”等称号。

  6、守护万家灯火的无人机电力巡检员——何涛

  何涛,男,41岁,中共党员,国网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首席专家

  他是国网永川供电公司第一批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专职飞手,负责1800公里输电线路、5000公里配网线路的杆塔精细化巡检,运用无人机技术使巡检效率提升5倍,保障了群众用电安全。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紫外巡检无人机”,率先实现基于视觉识别的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多次荣获全国电力巡检技术创新应用“金巡奖”。他带领公司无人机创新团队,研制出四代喷火清障无人机,获得8项国家专利。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专题报道,以其为原型的微电影《山丘》点播超300万人次。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好人”“国网工匠”等称号。

  7、13年如一日用爱唤醒植物人婆婆的好儿媳——宋秀红

  宋秀红,女,52岁,群众,巴南区莲花街道广益街社区居民

  2011年,她的婆婆突发脑梗,虽然保住性命,不幸成为植物人。面对家庭重大变故,她主动挑起照料重任。婆婆住院期间,她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无微不至地喂水喂食、翻身换洗,仅一个多月便瘦了二十余斤。婆婆出院后瘫痪在床,她自学推拿按摩、清洗理疗、理发修甲,日复一日地悉心照料,引导婆婆进行康复训练。在她细致入微的照料下,婆婆奇迹般苏醒,逐渐从需要搀扶行走,到能够独立行走,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13年来,她始终如一地陪伴,用爱与坚持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宋秀红家庭曾荣获“全国最美家庭”“重庆市最美家庭”等称号。

  8、宁愿自己倒下,不愿群众掉队的村支书——张发国

  张发国,男,51岁,中共党员,巫山县庙宇镇南溪村党支部原书记

  2017年,他接任南溪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南溪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贫困村。他带领村民种植水稻、烟薯,尝试光伏发电,使南溪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202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近1.8万元,较2017年翻了一番。他是村民信任的“大忙人”,帮群众办户口、办低保、办入学,村里的灾害处置、矛盾化解,大小事务他都记在心里、办在实处。2024年8月,他提议南溪村和邻近几个村抱团发展的产业秋月梨上市,他带队卖梨,凌晨出门、半夜归家,20余天连轴转,最终积劳成疾,突发脑梗,不幸离世,离世时他的指甲缝里还满是梨浆。出殡时,近千余名南溪村村民自发赶来为他送行。7年坚守,他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曾荣获“巫山好人”等称号。

  9、山南驻藏边防兵的“鞋垫妈妈”——张兴会

  张兴会,女,70岁,群众,大足区龙岗街道西街社区居民

  她的儿子古怒2005年在西藏山南服役期间,为营救战友不幸壮烈牺牲,年仅19岁。古怒的战友告诉她,“从此,我们就是您的儿子”。想到边防战士要常年经受严寒,她将丧子之痛深埋心中,把对儿子的思念融入一针一线,缝进鞋垫和毛绒拖鞋送往雪域边关,送给保家卫国的边防官兵。19年来,她7次进藏,每次跨越2000多公里,翻越两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去看望慰问边防战士,战士们亲切地称呼她为“鞋垫妈妈”。超千双的鞋垫和毛绒拖鞋跨越千万里,见证着心系双拥19载,关心爱护边防官兵的深情。曾荣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10、奔走在大山深处,与老百姓“心连心”的“星光书记”——陈星月

  陈星月,女,37岁,中共党员,市政府研究室人事秘书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驻巫溪县通城镇清泉村第一书记

  她主动请缨前往巫溪县乡村振兴任务最重、发展底子最薄弱的清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针对“一老一小一困”弱势群体,创新打造“爱在清泉”党建品牌,协调700余万元资金,慰问帮扶300余户老弱病残家庭,解决村里脱贫户、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医疗、教育等实际困难;牵头协调300余万元资金,完善村级公路建设和护栏安装;她推动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发展清脆李产业并开拓市场,群众亲切地称呼她为“星光书记”。她的驻村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曾荣获“重庆市最美机关青年”等称号。

  11、临危勇救人,后续献大爱的医生——罗庆华

  罗庆华,男,47岁,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

  作为一位在临床和教学一线默默耕耘了19年的医者、师者,他始终坚持以仁爱之心抚慰患者、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暖罗”。这个暖心的名字背后,是他无数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身影。他曾多次主动请缨,赴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作为重庆赴孝感支援队心理干预专家组组长,奔赴在抗“疫”最前线……在危急时刻,他从不退缩。2024年8月17日,在贵州到重庆的高速公路上,一辆私家车突发交通事故,车内一家三口被困,车辆损坏严重、燃烧起火、随时可能爆炸。恰巧经过的他挺身而出,将一家三口成功救出。回到重庆后,他放心不下因车祸头部受伤的婴儿,又主动联系专家成功为其做微创手术。他“救”要帮到底的温暖义举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2024年9月被贵州桐梓县委政法委认定为见义勇为人员,曾荣获“重庆好医生”等称号。

  12、“劳模之乡”劳模精神的传承者、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实干家——岳龙芳

  岳龙芳,女,82岁,中共党员,垫江县白家镇湖滨社区居民、重庆市桂花岛瓜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她扎根农村经济发展一线42年,1982年起带领村民肩挑手扛开发四面环水、乱石嶙峋的桂花岛,将昔日荒岛变成“瓜果山”。她凭借劳动人民特有的坚韧执着,靠拼靠干改造客观环境、变被动为主动。瓜果运输不便,她筹资建码头、修公路;瓜果销路受阻,她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品牌化、规模化赢得市场,帮助900多户村民过上好日子。她的劳模精神激励着白家镇群众,白家镇先后涌现2名“全国劳动模范”、3名“市级劳动模范”,农业大镇成了“劳模之乡”。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优秀人才”“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等称号。

  13、传递人间至爱的好母亲——周朝喜

  周朝喜,女,47岁,群众,綦江区登瀛学校教师

  她的儿子出生15天,便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5岁半时又被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1岁半后只能靠坐轮椅代步,医生预言“活不过18岁”。她不言放弃,一直无微不至地照料儿子,和儿子一起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与病魔抗争。在19年的照料陪伴下,儿子打破了“活不过18岁”的预言,成功圆梦大学。为丰富儿子的生活,她利用寒暑假时间,独自一人带着儿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累计数十万公里,去过近100座城市。此外,她还悉心维护1400人的病友群,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慰藉,成为拥有10多个“儿女”的“干妈”。她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呼吁关注罕见病群体,为近百个困难家庭筹得康复辅具及爱心善款,帮他们渡过难关。曾荣获“中国好人”“重庆好人”“重庆市新时代好家长”等称号。

  14、18年坚守工位,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钢铁手臂”——胡万琪

  胡万琪,男,38岁,中共党员,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副部长

  他扎根港口,潜心钻研业务技能,在面积不到4平米的驾驶室里,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一个动作重复了18年,练成集装箱吊装“无声响、一次准”的绝活。在果园港推动智慧港建设过程中,他担起了技改重担,带领桥吊司机掌握最新智能场桥远程操控系统技术,可同时对3至4台场桥进行作业,港区场桥实现无人操控半自动化远程操控。公司成立“胡万琪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大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通过节约维修费用、提升码头综合效率等方式,每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约1500万元。普通桥吊司机每小时的单机作业量一般在15个自然箱,而他每小时的单机作业量能达到25个,在他的桥吊下千斤重物“轻如鸿毛”。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等称号。

  15、长江上的“背篓专线”:全年无休、助人为乐的客轮“摆渡人”——秦大益、曹利芳

  秦大益,男,45岁,群众;曹利芳,女,43岁,群众,“渝忠客2180”运营者

  他们运营着忠县长江段上“最后的水上公交”,27年如一日坚持开船运送菜农到县城卖菜,风雨无阻,全年无休,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开船。他们把菜农当亲人,免费提供早餐,帮助挑菜卖菜,即使经营入不敷出,15年也不涨一分票价。他们还成立了“2180爱心团”开展爱心活动,帮助困难家庭、资助贫困学生,累计捐赠物资3600余件,总价值100万余元,帮助困难儿童、困难群众近300名。“渝忠客2180”也被网友们称为长江上的“背篓专线”,成为一张“暖心名片”。其感人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重庆日报》等中央和市级媒体报道300余篇次,关注网友近500万人次。入选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

  16、牢记初心、奉献一生的八旬党员夫妻——袁稚西、唐玉珍

  袁稚西,男,89岁,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退休干部;唐玉珍,女,87岁,中共党员,市司法局退休干部

  唐玉珍幼时家境困难,因为每月3块钱的甲等助学金才得以完成学业,那个时候她就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回报社会。袁稚西小时候家庭贫寒,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帮助。夫妇俩前半生兢兢业业地从事了铁路、妇联、司法等工作,始终不忘初心,情系贫弱,帮助他人。退休之后,患病的两位老人虽居住在养护中心,却一心想回馈社会,“我们老了,做不了什么贡献了,只希望不给国家添麻烦,同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些困难的人。”在两个儿子的支持下,最近10年里,他们卖了自己的房产,捐出养老积蓄合计110万元,用于敬老助残等扶弱济困项目。2018年4月,两人与市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赠协议,去世后将遗体捐赠给医学研究。唐玉珍曾荣获重庆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夫妻俩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入选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

  17、红岩医疗队的带头人 退役不褪色的“崔妈妈”——崔建新

  崔建新,女,71岁,中共党员,陆军第九五八医院退休干部、“崔妈工作室”负责人

  2013年她退役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坚持为军民义务诊疗。她倡导成立全国首支“红岩医疗队”,组建江北区退役军人“指导员在线”工作平台,成立“崔妈工作室”,创新服务退役军人工作新模式。11年间,她组织医疗队奔赴西藏边防、贫困山区服务军民,执行“抗击疫情”“地震救灾”等救援任务。平日里,她也把一颗心用在了为退役军人及家属的服务上,经常奔走在协调退役军人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的道路上,还悉心照顾受伤的退伍老兵和困难老兵。她为退役军人及家属解决生活、工作等问题2000余件,服务军民超10000人次,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崔妈妈”。曾荣获“中国好人”“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18、让警徽光芒照亮寻亲之路的民警——彭勇

  彭勇,男,59岁,中共党员,合川区公安局南津街派出所民警、“彭勇寻亲工作室”牵头人

  2005年第一次助人寻亲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2008年因公致七级伤残后转岗社区警务,在工作之余走上了“24小时在线,节假日不休”的为民寻亲路,并成立“彭勇寻亲工作室”。19年来,他帮助198名求助者圆梦,2024年已助力寻亲61起,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寻亲老彭”。2019年春节期间,在线索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帮助西安胡家兄妹找到失散65年的大姐“秀秀”。2021年,帮人找到17年前债主的诚信佳话,被《人民日报》报道后引发网络热议和点赞。2024年初,帮助台湾同胞实现了两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寻亲梦。其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曾荣获“中国好人”“重庆好人”等称号。

  19、突破油气储输“卡脖子”技术的军事能源领域专家——蒋新生

  蒋新生,男,52岁,中共党员,陆军勤务学院教授

  他是军事能源领域的专家,从事军事供油保障研究26年。某地震灾区某部油库受损严重,在油气扩散蔓延可能引发二次爆炸的危急关头,他主动担任现场应急处置总指挥,圆满完成抢险任务,有效保护了数亿部队资源。某输油管道重大工程扩建期间,他多次深入海拔4000米以上的工程现场,忍受高寒缺氧,成功解决技术难题。他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油气储输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曾获“陆军备战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7项,荣立二级表彰1次、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用光影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青年摄影师——储卫民

  储卫民,男,34岁,群众,重庆青年摄影师

  2017年,为了追逐光影梦想,他放弃稳定工作,开启专职摄影之旅。7年多来,他拍遍全球3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拍摄影像素材达50多TB,在国家地理杂志、抖音等国内外平台展示展播拍摄作品20余万条(次),全网点击量超3亿人次。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到10余所乡村学校和30多所高校开展公益摄影讲座。2019年,他凭借作品《北极的冬天》,成为中国大陆首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旅行者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2020年起,他策划拍摄《火车看中国》《不一样的中国》《中国新塔》等系列作品,通过光影艺术向世界真实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变化发展,相关作品获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和众多网友的广泛好评,入选大理国际影会、平遥摄影大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等展览;《火车车窗外的西藏风景》获得2023年哈苏大师奖;2024年,入围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编辑:陈怡璇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内容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内容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