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品读·乡愁的力量——读散文集《低头思故乡》有感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9-26 09:03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散文集《低头思故乡》(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书的封面很清新,浓郁的黄色透着成熟与暖意,故乡的色彩大抵如此吧。由于工作原因,我身边有不少书,对此类散文集常常是翻翻而已。但这一次,仅翻了第一页,我就被惊艳到了,准确地说,是心被抓住了,屏住呼吸,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

  作者况正兵,重庆垫江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作者的故乡在重庆垫江农村,我的故乡在重庆忠县洋渡镇,两县相邻,风物相似,故乡的底色几乎完全一致。书中所叙那些故事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全书分为烟火渐亲、落日故人、村桥原野、浮云游子四章,收录了2007年至2023年间作者的随笔小文共41篇,记录了母亲、父亲、奶奶、妹妹等家乡的众多亲人,在四川大学读书时遇到的老师、房东、小贩等,场景从故乡到成都、杭州,乃至身边的编辑部。书中展现的故乡纯洁可爱,又透着一抹浓重的哀伤,耐人寻味。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本书应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望乡,回忆故乡的人和事;后半部分在城,记录离开故乡后,个人在城市中的工作与生活。

  一般说来,此类忆故乡的散文作品,大都写得非常温和,通常在温情与悲悯中透着无尽的爱与伤怀之美。但,此书不同,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真实,用冷静、平直的语言真实地展示我们记忆中的故乡。

  本书从奶奶的生前身后事讲起。文中,他把家里最真实的一面用直白的语言描述出来——“养儿防老,这是对的;但养了两个以上的儿子,便没人养老”“我母亲很厉害,我伯母也不省油,我奶奶更不会逆来顺受”“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最终却演变为旷日持久的争吵。”这些简洁有冲击力的文字,直击我的内心。但凡在农村生活过的70后、80后,或多或少都见过、听过或亲历过此种事情。在当时经济落后、生活贫苦的农村,人心都会变得硬了许多。因此,作者写道:“贫困使大家的心肠都变得刚硬,唯有相互伤害才能感到痛快。”

  作者的文字干净有力,却又透着丝丝柔情。如他写父亲离世:“我突然发觉里屋的父亲睡得很安静,不再有令我束手无策的呻吟声。我起身到里屋,叫他,没回应;推他,没反应;鼻息已断,脉搏已无。我握住父亲的手,手心尚有余温。”“我知道,这是永别了……父亲一生凄苦坎坷,虽然没有经历沧海桑田,却是太平之世的苦命人,婚姻、家庭、事业,全都不顺,一生未曾享过半天幸福……如今,这个为了我付出所有的人和我永别了。虽然我早已不惧怕一个人走路,然而,我还是好想和他一起多走几步。”

  文中还写到父母、小妹和夭折的哥哥等,在回忆家乡的部分,大都展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真实的悲苦与无奈,读后令人泪目。作者并未对故乡、对亲人直抒爱意,但我却从他真实的记录、朴素的文字中体会到这一代中年人对祖辈亲情观的和解,对父母、对整个家庭,对故乡、对时代、对国家,最真挚的爱。比如,奶奶去世后,他写道:“所谓报仇,只是我不能实施也不敢实施的空言。理想的家风,是传承温情,泯灭仇恨,因为亲人之间的争执,永远也不会有胜者。我愿做一条堤坝,横亘于河流之上,上游仇恨的浪,都打在我身上;而下游的河水,要从此安澜,平静地、舒缓地流向大海。”

  他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大城市,故乡、家人、童年,在纸上一一呈现。回望故乡,每一个异乡人都能在书里找到共鸣。作者说,这是我记忆中的故乡,闭上眼睛我也不会迷路;这又不像我记忆中的故乡,每个角落都有点不同。作者写尽了原生家庭里的疼痛和温情,书中文字也挑起了阅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悲伤。

  我想说,这似我记忆中的故乡,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每当疲惫与倦意来袭,我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她总会一次一次地给我勇气和动力,直面困难,勇毅前行。

  我爱故乡,爱我们这个时代,爱她所有好的,也爱她不那么完美的,正因如此,未来才会更美好。

  文丨张瑜

编辑:焦茂如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