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社区搞活动,得发点礼物,居民才来。”两江新区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党委副书记杨鑫清楚地记得,社区成立之初,组织活动的窘境。而现在,“他们主动来、争着来。”
什么原因带来了这种改变?
“突破口是找准居民兴趣点。”杨鑫称,2023年,两江新区首创“兴趣两江”居民服务项目,开设“社区学院”,让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等建起社团,开展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使社区变成“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精神家园。
“社区学院”,只是重庆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缩影。如今,重庆正聚焦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创新形式,发出文明“好声音”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然而,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出文明“好声音”,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大喇叭”“灌输式”。
改革,是破局的重要方式。
“莫着急,注意节奏,把握好升降调……”走进金竹苑社区诗歌沙龙社团的小教室,十几名学员正在老师带领下,练习诗朗诵。
26岁的学员简媛学得尤其认真。“社区组建这个社团,太好了!前不久,我还将所学‘变现’——在公司组织的活动中,主动当起主持人,主持得得心应手,同事们都为我点赞。”她一脸幸福地说。
不只简媛,如今,在金竹苑社区,居民们早上在教练带领下打一套太极拳,下午约上三五邻居上一堂茶艺课,晚上再跟专业舞蹈老师学一支舞……已经成了他们幸福生活的常态。
康美街道公租房多,人员组成复杂,对文化、艺术、审美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着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何把居民们凝聚起来,让社区变成“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群众精神家园?这,一直是当地相关部门的一道思考题。
2023年,经过综合研判,两江新区决定以居民的共同兴趣爱好为突破口,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创新开设“社区学院”,并在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及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进行试点。
那么,如何让“社区学院”叫好又叫座?
两江新区给出的方案是“投其所好”,发动居民自主定制兴趣社团课程表,并据此提供“订单式”服务。
康美街道先后12次深入金竹苑社区的小区、周边园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讨论、街边随访等形式,对居民是否支持兴趣班、需要开办哪些兴趣课程、对课程有何期待以及社区有多少文艺能人、群众有哪些兴趣爱好等17个问题展开问卷调查。
一时间,“社区兴趣班”成为金竹苑社区的“热词”。居民的“兴趣订单”也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在广泛调查摸底、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该社区建起了艺术、体育、科技、文化、便民服务等5大社团联盟,下辖巧思手工、启迪智慧、碗碗茶闲聊、“快乐节拍”非洲鼓、创客等34个社团,并成立工作专班,确保“周周有课程、月月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还对在“社区学院”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建立了志愿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并将其纳入社区“千人故事”“两江榜样”等典型选树候选库,构建起兴趣、培训、活动、展示、评价一体化的服务闭环。
“‘社区学院’充分激活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首创精神,打造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实体阵地,通过构建兴趣点单(点课)、兴趣分组、兴趣活动、兴趣展示、贤达选树、激励礼遇的闭环,发挥党建统领、思想引导、基层治理、文化活动、惠民服务等功能,成效显著。”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杜术林称,目前,“社区学院”已在两江新区所辖街道全面推开,成立兴趣小组500余个,开展各类兴趣课程(活动)2000余场,吸引10余万居民踊跃参与其中。
无独有偶。走进五里店街道“五里·合作村夜校”,一间宽敞的教室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正在学习英语。
“在夜校学习后,我发现开口说英语,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员黄女士称,她一直有一个能流畅说英语的梦想,但平时工作繁忙,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学习。经朋友推荐,她到该夜校上了一次英语课,就喜欢上这里。“目前,我已坚持上了三个多月,英语水平有很大提升。”
让夜校这个“老词”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是江北区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该区在举办文明实践活动中发现,参与群体呈现“两头热、中间冷”态势,中青年群体参与频次较低。
为吸引中青年群体,江北创新打造了“青年夜校”,开设绘画、乐器、表演、茶艺、书法等丰富的夜校课程,巧妙地将交友与学习、兴趣与技能相结合,让夜校成为年轻人的“充电站”。
以“五里·合作村夜校”为例,从2023年10月开课至今,已开办了187门精彩纷呈的课程,涵盖传统文化、艺术创作、科技创新、实用技能、娱乐兴趣等众多领域,吸引超1.5万名学员参与。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处处美”,重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在让生活更美好。
市区协同,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
9月3日晚,重庆卫视舆论监督节目《今日关注》如期播出。这一期的关注点,是旅游乱象整治初见效果。
今年7月,《今日关注》报道了我市部分热门景点的一些旅游乱象,节目播出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开展整治,目前情况明显好转。
据报道,洪崖洞、李子坝是我市游客的热门打卡景点。但在超高人气下,旅拍商户抢占位置、“铜人”拍照强行收费、羊儿客有偿带路等旅游乱象,也让这些景点的美景蒙尘。
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渝中区专门出台了《重点景区景点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文旅、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为期1个半月的专项整治。
目前,渝中区已依法处理违法违规人员20余名,不仅在热门景区安排有联合执法人员常态化巡逻,还设置了文字提示和播放广播提醒。和以往相比,打卡拍照的最佳位置,也不再有商户霸占。对于景区内角色装扮、吸引游客合影的情况,执法人员也及时进行引导、规劝。热门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
“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我们把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作为报道重点,一方面解决了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治理效能的提升。”该栏目相关负责人称。
据介绍,今年1月1日起,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在重庆卫视开设了全新的舆论监督节目《今日关注》,围绕我市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民生热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
截至8月30日,该栏目共播出154期,涉及环境治理、安全生产、耕地保护、社会民生、营商环境等方面内容,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收视率、收视份额在重庆地区同时段全部卫视中排名第1,全网总播放量超过了2亿次,成为一档现象级新闻栏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委的推动下,市区两级强化协同,从今年3月1日起,全市41个区县融媒体中心还统一开设同名新闻监督栏目——《今日关注》,形成“1+41”舆论监督体系。
截至目前,市区(县)两级设置的《今日关注》栏目,围绕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生态保护、交通运输等主题,播出节目3000余期,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党员干部作风更加扎实,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由此,打造以《今日关注》为龙头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工作体系机制,已被纳入今年全市“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改革项目。
优化服务,让文化需求“触手可及”
“现在来重庆拍电影,只需带上剧本,剩下的勘景、找群演,甚至备案审批,都可以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搞定,太方便了……”6月24日,“文化·光影重庆”数字应用正式上线,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引得永川科技片场负责人张誉铖等业内人士一致点赞。
“文化·光影重庆”是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电影局、市广电局、中国广电重庆公司联合打造,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一键办理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备案立项,影视剧审查等事项,让行政审批更便捷;汇聚了重庆所有拍摄资源,建立了拍摄场景资源库,提供有云端VR勘景、在线影视协拍、影视基地预约、群众演员招募等,让影视剧拍摄更便捷;实现了在线安全巡检、问题预警处置、监管多跨协同能力提升,让影院管理更高效;实现了群众在线点单、任务实时派单、观影一码评价等,让惠民电影放映更高效。
除了电影,如今,重庆市民要看书、逛展、观演、学艺等,同样只要动动手指,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就能一站式送达。
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市文化旅游委针对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供给不精准等问题,以“渝快政App(管理端)+渝快办App(服务端)”为载体,已正式上线了“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
该应用通过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数字化联动,搭建了“逛场馆、享阅读、学才艺、观演出、看电影、赏民俗、品展览、听讲座、游景区、送服务”等十大惠民智慧场景,构建起信息“一屏掌控”、服务“一网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管“一览无余”的协同服务与监管体系。
大渡口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接入“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后,破解了文化惠民“时间差”,拓展了公共文化场馆延时、错时和流动服务,丰富了市民8小时以外文化体验场景,文化场馆8小时以外到馆人次持续攀升,同比增长35%以上。
迈步新征程,重庆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据悉,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以来,我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形成三个梯次63个项目的改革递进体系,文化领域市级“三个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增至11个。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改革和数字化耦合,为26个改革项目配套数字应用、综合场景,“理想重庆”“全媒体综合大脑”等12个数字应用、综合场景上线运行。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正让市民的文化需求“触手可及”!
相关新闻>>>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我市“上新”四大改革措施
9月9日,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委获悉,为深入推动文化领域变革立制,更好把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我市将“上新”四大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
推动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改革项目,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计划,建立“嵌入式”公共文化新空间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拓展数字化服务等,切实把群众需要、能够“解渴”的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送达群众身边。
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积极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工作机制、引导工作机制、组织工作机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体制机制,聚焦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国有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构建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协同机制三个重点改革项目,以改革创新举措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
进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提升融合发展科学性;强化项目支撑,搭建融合发展新载体;丰富产品供给和创新产品体系,持续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文旅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抓好品牌宣推,持续提升文旅融合知名度。
记者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