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群众来信,倾听每一次来自基层的“说话”与“发声”,注重打捞沉没的声音,就是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重视群众来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内就成立了第一个处理群众来信的正式机构——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后来,信访工作逐渐制度化,并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同志就很重视群众来信,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群众来信,一律都要交给我过目。”
全面深化改革越是纵深推进,越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来电,自省为政一方的得与失。作为主流媒体,也应该主动搭建平台,在众声喧哗中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
9月6日,新重庆客户端在之前的“报料”基础上,上线“人民来信”应用。
这一应用上线后,个人或企业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应用上给相关部门留言,也可以向记者反映问题线索,从而实现基层声音与政策执行的“双向奔赴”,在纠偏纠错中,让更多冰山下的意见浮出水面,成为改革发展的决策依据。
新重庆客户端上线“人民来信”应用(重庆瞭望截图)
01
开门办报,听取人民声音,是主流媒体一直以来的传统。早在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接见《晋绥日报》的编辑人员时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72年来,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的重庆日报,通过设立群众工作部和社会通联部、开设民生热线、开通报料等举措,敞开大门听取人民声音,努力让每一篇报道都打上“人民”标签,也让汇聚起来的民意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的必要补充。
1995年12月19日,一位农民工给重庆日报写信,说他在储奇门刁家巷3号一家服装加工厂打工,老板不仅没收他们的身份证,还锁上铁门不让大家外出。按照信中线索,重庆日报派出记者实地采访,于26日刊发调查报道。报道引起劳动部门重视,问题顺利解决。
今年初,市委网信办联合@重庆瞭望 推出“@新重庆2024 我的新期待”网络互动活动,邀请市民围绕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畅所欲言,建言献策。重庆瞭望征集的多篇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资政建议入选,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依据。
2024年4月,多位市民反映,自己在公立医院挂号后被带去九龙坡区一家民营医院,重庆日报派出记者跟进,发现该民营医院资质不全。记者把这一情况反映给当地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委立即派人前往医院查看,并称后续将重点关注。
……
72年来,虽偶有风雨,或微有调整,但重庆日报始终敞开大门,欢迎人民来信。
我们既从信中获取线索,写出冒着热气、带着露珠的报道,也为信中的弱小发起爱心救助;我们既因为信中的不公而大胆“孤身走暗巷”,一次次用舆论监督换来公平正义的不缺席,也把信中的建议意见转交,推动社会治理更加完善。
站在媒体融合的浪尖,我们以“开门办报”为处理器,主动升级“听取人民声音”的操作系统,让“人民来信”成为联系人民的新窗口、打捞民意的新平台。
河北燕郊发生爆燃事故,当地回应表示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央视新闻)
02
走过十年光景,媒体融合已进入了深水区,但不论“硬骨头”有多少,勇于听取人民声音,都是我们突围的动力。可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这动力就成了压力,因为随之而来的舆论监督常常被扣上“没事找事”“揭短抹黑”等各种帽子。
但事实证明,许多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始于被忽视的声音。所以,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所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4月,天然气问题让许多重庆市民怨气不断。重庆瞭望主动开展舆论监督,发表的评论文章《民生就是民心》获得了众多市民认可,我们也和众多媒体一起,以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成为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成功示范。
解决单一问题之余,舆论监督也以点带面,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勇气,推动建章立制,守护更多人的利益。比如,2021年新华社记者奔赴我国黑土核心区,通过暗访揭开了当地黑土盗卖产业“黑幕”。报道引发中央高度关注,不仅当地多名党政人员因此受到处分,还推动了相关部门为黑土地保护立法。
近年来,在重庆“胖猫”网络舆论事件、青海祁连山非法采煤、山东曹县阻碍菜农卖菜等一系列事件中,舆论监督都通过主动打捞沉没的声音,将暗流涌动的矛盾摆上台面,将四面八方的民意送到政府面前,最终实现人民利益与政府形象的共赢。
当然,当下的舆论监督并非“尽善尽美”,既有群众找舆论监督无门,也有群众担心“说了也白说”,而一些党委政府粗暴干涉舆论监督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目前,重庆正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群众难免有诉求,各级党委政府只有敞开大门,勇于接受人民反馈的声音,才能借助人民的智慧查漏补缺,汇聚起城市发展的强大力量。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理应有任人评说的勇气,并在自信与开放中实现“有朋自远方来”。
央视报道《木里矿区非法采煤整治始末》视频截图(央视新闻)
03
当下,我们迎来了表达的“多元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所以,作为汇聚民意的平台,“人民来信”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人间清醒”,公正客观处理好每一封人民来信,让其化作推动重庆改革发展的“好声音”。如此才能不负人民所托,才能彰显媒体职责。
不因“特权”就居高临下。开展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特权”,近年来,许多人民反映的线索,最终都通过舆论监督报道保障了人民权益。但媒体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把“特权”当成“尚方宝剑”,在未搞清楚事实前就动不动给被监督者施压。
不因私利就选择性监督。人民的来信放不放,选择权往往掌握在媒体手上,掌握在具体的编辑记者手上,这也导致媒体中偶尔会出现极少数的“砸锅者”,他们通过敲诈勒索和“有偿不闻”牟取私利。对此,不仅要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更要堵上制度漏洞,让制度做决定,让流程起作用。
不因备受压力就果断放弃。许多媒体都曾开设舆论监督栏目,但很多都没能长久坚持。这里面原因复杂,既有“打招呼”的行政压力,也有“监督了没法合作”的经营压力。随着“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入法,媒体的舆论监督只要站稳了人民立场,各种压力都会烟消云散。
不因个人喜好就“拉偏架”。出于职业经历和个人感情,一些新闻工作者可能会嫉恶如仇,会怜贫恤老。但不论何时,事实永远是新闻的生命,舆论监督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既不因为憎恶就“添油加醋”,也不因为同情就改写事实。
不因“音量小”就不倾听。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寻求媒体曝光,往往是无路可走后的无奈之举,也是寻求正义最后的希望。所以不论其“音量”大小,不论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编辑记者都应该抛弃自身写稿挣工分的利益考量,如实将线索转交。
相关部门要更加主动对待。如果不主动“打捞”,来自基层的群众声音就会沉没,从而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相关部门要主动与主流媒体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栏目的“前哨”功能,将更多已爆发的问题处理好,未爆发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识别二维码,参与“人民来信”
最小的声音里,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随着改革的深入,矛盾与困难必然会不时出现,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媒体与相关部门只有主动打捞民声,认真对待每一封人民的来信,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在一个有着14亿人口,正经历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需要让群众的声音校正航向,让舆论监督温暖人心。
文丨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