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首趟“渝深港图定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通过深圳盐田港区中转至香港葵青港区,换装上国际班轮后发往欧洲、东南亚等地。(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8月中旬,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团结村站出发,途经里海、格鲁吉亚,在土耳其中转后,穿越罗马尼亚等国家,最终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这标志着,中欧班列(渝新欧)在“南通道线路”实现延伸。
中欧班列(渝新欧)不断优化完善,是重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一个缩影。重庆正在打造综合枢纽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高质高效发展、陆海并进的内陆制度型开放体系,健全完善外贸体制和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在探索高水平内陆开放新体制改革的大道上蹄疾步稳。
综合枢纽多式联运体系日趋完善
中欧班列(渝新欧),一条由重庆开辟的西向铁路物流大通道,运行已有十余年,即使在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保持着稳定、高效运行。
但近年来,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让其发展遭遇阻力。
“受区域冲突的影响,原路线的一些沿线区域不可控和不安全因素增加,很多客户都不太敢走,特别是运输价值高的货物。”渝新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成为破局的重要方式。
2022年,渝新欧公司决定探索新路,开辟一条跨两海的“南通道线路”: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铁海联运方式跨越里海、黑海,最终抵达欧洲国家。
因途经国家更多,这条新路线在组织运输上,比原有线路更复杂,但却避开了不稳定区域,为中欧班列(渝新欧)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今年1月,重庆首次开行中欧班列(渝新欧)南通道跨越里海、黑海,直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专列,这也是继开通到罗马尼亚线路后,重庆开通的第二条“南通道线路”。
2月底,重庆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集团就深化中欧班列(渝新欧)南通道建设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了国际通道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提升运输效率、优化运输线路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从重庆至中亚、欧盟国家、跨里海国际班列运输量。
7月,重庆再次开行直达土耳其的班列,这次减少了跨越黑海路段,比此前的线路减少6天时间。
至此,重庆中欧班列已开通三条“南通道线路”。正是做好了前期铺垫,才有了前文提及的,以“南通道线路”直达德国的班列。
内陆开放,通道先行。
重庆深知物流通道对于内陆开放的意义,不仅构建了东南西北四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的综合枢纽多式联运体系,更不断通过改革完善通道体制机制,不断拓展通道线路。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例,该通道已形成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组织方式,延伸了中老、中泰、中缅、中印等路线,正加速推动钦州-新加坡的“天天班”。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连通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
再看长江黄金水道,重庆也在深挖这条通道的潜力。今年5月,重庆与浙江舟山合作,首次让海船“创新5”号驶入重庆港,开创了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从沿海直航长江上游的历史先河,首次实现货运海船驶入长江上游内河港口,加速了重庆与沿海地区的联动。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重庆不断完善通道体制机制,并以通道为“媒介”,加速产业布局。
今年4月,重庆规划的枢纽港产业园集中签约开工47个重点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先进装备、先进材料、物流和现代供应链服务等领域。
今年上半年,重庆枢纽港产业园16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17亿元,投资完成率达54.13%。值得一提的是,以有色金属加工、新型电缆为主的先进材料产业,已成为产业园特色产业。目前,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拥有材料产业规上企业45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3.6%,占总产值的36%。
开放平台形成合力助推制度型开放
在果园港的堆场,铬矿是最常见的货物。这种常用于生产不锈钢的矿石,主要产自南非。
以前,南非铬矿运到重庆,要先经过上海,再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抵达重庆。这种方式不但耗时,还存在堆存、短驳、掏装箱等诸多环节,为运输增添了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重庆海关于去年在全国率先落地“海铁联运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模式”试点。新模式下,铬矿从南非运至重庆,全程“一箱直通”,货物只需在重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检验,省去了在口岸检验的多个环节,每标箱铬矿节约综合运输成本1700多元。
同时,新模式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相结合,不再从上海入境,而是经广西钦州港海铁联运至重庆,全程仅需28天,较之前缩短20天。
近年来,重庆海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先后在全国首创“综保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四化”监管新模式、“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等11项在总署备案的创新举措,数量居全国首位。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综合保税区,已经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目前,重庆已获批7个综合保税区,其外贸额占全市外贸总额的6成以上。
平台,是开放的“源头活水”,是各类创新的主要载体,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推动制度型开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重庆拥有包括综保区、自贸试验区等多个开放平台,这些平台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助推重庆探索高水平内陆开放新体制改革。
如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聚焦体制机制及政策创新,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出台支持政策和举措77条。
截至今年8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320个、金额257.5亿美元;金融服务项目累计287个、金额折合323亿美元,其中,跨境融资类项目265个、金额折合212.8亿美元。
自贸试验区是重庆政策创新的“试验田”,具有先行先试的功能。2023年7月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已形成新一批2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复制推广,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接下来,重庆自贸试验区还将优化完善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动保税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经济开放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完善开放制度体系等6方面22条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正在加速推动制度型开放。在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两江新区涉及79项任务,目前已实施75项,实施率达94.9%,还获评2023年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
以科技领域为例,两江新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两江新区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累计引进新型研发机构5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个、院士团队27个,孵化引育企业400多家。
探索贸易投资合作新机制新模式
过去,用传统贸易方式,开展小商品进出口,并不便利。
比如,国外买家在国内采购了几十种不同规格的刀具,卖家在报关时需要填写每款刀具的产品信息,流程繁琐。这些卖家大多不是一般纳税人,无法出具增值税发票,难以退税。
在重庆的外贸清单中,有许多出口小商品,比如皮鞋、五金等都面临这些困扰。
为解决问题,重庆积极申报,于2022年9月获批成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市之一,大足龙水五金市场则成为全市唯一试点区域。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在规定的区域内,采购单票货值没超过15万美元的产品,可就地办理出口手续。这种方式,具有免征增值税、允许以人民币结算、报关手续简化等优势。
同样以刀具出口为例,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每票报关单只需要对货值最大的前5种刀具进行逐项申报,其余的可以进行归并申报,这大幅优化了报关流程。同时,凡是非一般纳税人的商户,均不再征收增值税,这从根本上避免了退税问题。
该试点落地大足龙水五金市场后,许多做小商品出口的商户闻讯而来。比如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就是冲着这一模式专门在大足成立的,并完成了重庆市场采购贸易跨境公路货物运输首单——将39万元的小商品货物,从永川港运往越南。
如今,重庆还在不断完善这一政策,让更多区县享受到红利。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值达12亿元。
外贸和外资,都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全力推动这两大领域的改革,不断提升外资、外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比如,重庆将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试点示范列入市级重大改革项目清单。按照目标,重庆要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企业200家、基地20个、先行区5个。同时,重庆将力争形成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全国典型案例,通过进一步谋划改革创新举措,聚焦打通内外贸一体化堵点卡点开展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产业集群,增强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
再如,重庆提出着力打造高质量外资聚集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动利用外资与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鼓励外资在渝设立研发中心,促进更多的优质外资项目落地发展。
同时,重庆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出台相关鼓励外资政策;用好稳外资工作专班,优化“三个一批”外资项目清单机制、行政服务管家机制等,有效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营造良好外商投资环境。
相关新闻>>>
聚焦完善高水平内陆开放新体制改革
重庆“上新”十余项改革事项
9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市商务委成立了商务领域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印发2024年商务领域的改革项目清单,其中涉及开放领域的有十余项。
据介绍,涉及开放领域的改革事项范围广泛,既有外贸、外资领域,也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贸试验区等。
比如,重庆将深化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围绕经验推广、改革创新、产业培育、平台协同等,形成重点事项清单,建立闭环推进机制。同时,落实观摩交流、创新案例经验培育、综合评估等制度,并推进川南渝西自贸协同改革联动创新联盟建设。后续,重庆将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20项以上。
再如,8月30日,商务部公布了对全国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2023年考核评估结果,重庆首次被评为第一档“成效明显”。接下来,重庆将按照“创模式、搭平台、育主体、聚产业、优服务”的思路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全面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助力“重庆造”出海;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推动跨境电商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大主体引育力度,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
首席记者 杨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