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在璧山区青杠街道中大街和民安街交叉口,一间名为“大字号茶事”的茶馆,都会迎来两拨人——到此喝茶聊天的居民,来自街道的民情联络员。
8月12日,记者在“大字号茶事”看到,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茶馆设有20来张茶桌,数十位居民在此喝茶聊天、休闲娱乐。位于茶馆一隅的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区人大代表、网格导师林静正和同事一起接待群众,用心倾听、认真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和诉求。
据了解,今年以来,青杠街道在“大字号茶事”创新设立民情联络点,通过民情收集靠前、矛盾化解在前,让小小茶馆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前沿阵地。
老旧小区有了1855个充电插孔
“现在有了充电插孔,这些电动自行车不仅停放规范、充电方便,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少了。”
今年以来,青杠街道不少老旧小区都新建起电动车充电桩和充电插孔。说起这一变化,大字社区居民潘阳华和袁兴全很高兴。
3月的一天,两人和往常一样,来到“大字号茶事”喝茶聊天,看到区人大代表王茂菱正在民情联络点接待群众,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王茂菱讲起了身边的烦心事。
王茂菱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私人充电桩安装审批难、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入户”等问题屡见不鲜,邻里之间经常因此产生矛盾。
王茂菱向街道反映了居民们“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充电桩、增添充电插孔”的建议,青杠街道办事处召集多方人士一起,经过多轮沟通努力,确定了安装方案。
目前,青杠街道辖区已建成电动车充电桩188组、增加充电插孔1855个,同时采取“居民支付+政府补贴+企业公益性”方式,让充电成本全面低于居民电价。
“消失”两年的公交亭回来了
不用专门跑一趟,像摆龙门阵一样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在“大字号茶事”,不少事就是这样干成的。
“严老师,附近居民和工人这么多,没得公交亭确实不方便。”5月15日,青杠街道一家企业负责人陈斌(化名)在“大字号茶事”喝茶时,正逢联络员严正鑫在民情联络点值班,遂将心中困扰已久的问题吐露出来。
原来,两年前,金凤隧道施工时,拆除了璧青路与金凤隧道下道口交汇处一座公交亭。该公交亭辐射璧山高新区和公租房小区上万居民和工人,拆除后,大家需要多走几百米到另一处公交亭乘车,多有不便。
获悉这一情况后,严正鑫立即上报给青杠街道人大工委,后者随即通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派单,区交通运输委了解到居民诉求后,次日就赶到现场进行勘察,确定了在距离原公交亭100米的地方重新规划建设一座公交亭的方案,并很快施工完毕。
璧山区青杠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李琳告诉记者,除了依托“大字号茶事”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向“家门口”推进,他们还安排10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民情联络员每周轮流接待群众,按照“大事”由街道负责解决、“小事”由村(社区)解决、“私事”通过现场协调解决的方式,通过“三事分类”推进“三事分责”。
闭环管理让问题不会“空了吹”
璧山区青杠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叶兰介绍,为让“大字号茶事”民情联络点不成“摆设”,反映问题不会“空了吹”,他们专门设立规章制度,形成闭环管理。比如,对需要交办的“大事”“小事”,由街道人大工委建立“日台账”,会同各主办单位“周会审”,着力解决“马上派”“及时办”等问题,实现分流“一对一”、办理“点对点”、会审“面对面”,居民反映的所有意见建议都要进入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闭环管理,办理完成后由主办单位答复群众,同时由人大工委采取网上督办、现场督办、会议督办等多种方式跟踪督办,并邀请当事群众对办理情况“阅卷打分”。
“我几次路过青杠大桥,都发现中孔位置出现裂痕,存在安全隐患。”今年4月8日,在“大字号茶事”喝茶的古先进向民情联络员兰智贵反映了问题。
当天,兰智贵就赶去大桥,对裂缝拍照后传至工作群内。很快,这一问题通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转至璧山区交通建设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确认情况后,立即派出施工人员和吊车等机械设备,对产生裂缝的大桥进行修复和加固。“真没想到,仅仅一周,相关部门就把问题解决了。”古先进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据统计,今年以来,“大字号茶事”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8条,除48件事项现场协调解决外,闭环管理办理办结事项60件,实现答复率、办结率100%。
记者 刘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