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他们让AI从“小白”成长为“全能王” 人工智能训练师未来有望来自各行各业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8-05 09:35

8月2日,云从科技研究院产品总监孙进(右二)和人工智能训练师进行真伪人像数据采集(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如今,“遇事不决问AI(人工智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还能根据要求,自动生成视频、文案、PPT等,堪称“全能”。

  其实,AI并非天生就这么全能,它的这些本领,来自人工智能训练师的“教导”。这群专业人才能让AI从啥也不懂的“小白”,成长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面手”。

  7月30日,记者来到重庆人工智能行业的头部企业——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从科技),对这一新职业一探究竟。

  训练不易

  集众人之力“教”AI思考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指使用智能训练软件,在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他辅助作业的人员。

  AI没有生命,不能用常规的方式去交流。它能执行的,是一串串由0与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因此,人工智能训练师要用智能训练软件,把人类的意图“翻译”成代码,再传递给AI。

  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人工智能训练师又可分为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等。AI的各种能力,就是他们“培养”出来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对AI应用来说,‘训练’更类似于‘调试’。”云从科技研究院产品总监孙进告诉记者,AI的核心是算法,可以理解为AI的“大脑”。“大脑”懂得越多、转得越快,AI的能力就越强。

  “教”AI的任务主要由算法工程师承担,其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做题”。

  开始“做题”前,数据工程师会为AI找来“教材”。这些“教材”来自数据工程师们采集的各个场景和行业的大数据,并且他们会对数据进行标注,便于AI理解。

  题目从约等于小学难度的数学题开始,当AI在反复训练中学会解法,算法工程师就会调整各项参数,提高题目难度。

  让AI“做题”,目的是训练其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对人类大脑的模拟,网络越发达,AI的“大脑”就越好使。

  “AI的‘刷题量’是人类难以匹敌的。”孙进说,以大家熟知的ChatGPT大模型为例,GPT-3(即第三代)的模型参数量达到1750亿,其中凝聚的知识量远超人类的“最强大脑”。

  经历海量“刷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后,AI还只是停留在代码层面,不能直接使用。这时,就轮到人机交互工程师登场了。他们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为AI设计一套“皮肤”,便于用户向AI下达指令,获取结果。

  最后,测试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用户层面出发,对AI进行评审。评审通过,代表着AI通过“期末考试”,从啥也不懂的“小白”成为掌握知识的“专家”。

  目标不低

  培养会思考能决策的AI

  上述流程,快则几个月,慢则需要几年。其间,云从科技的研发团队日夜“连轴转”,随时准备攻克技术问题。

  记者在云从科技看到,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电脑前忙碌。会议室里,落地玻璃和白板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手写的公式、关键词和各种示意图。

  “AI的训练和数学密不可分,所以我们经常开着会就把墙壁当成了演算纸。”孙进笑称,团队的大多数头脑风暴,都伴随着信手涂写和计算。经常是一个人写完了思路,另一个人又提笔上去“对战”。

  不过,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并非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完成的。他们还需要跑现场、记场景、采集数据。在一次次奔忙中,他们也会变成半个人工智能行业的专家。

  如今,云从科技的AI大模型已在多个行业落地。今年3月,云从科技自主研发推出国内首款AI原生数据分析产品DataGPT,可实时分析会议对话,最快1秒生成报表。7月,云从科技又发布了智能审查大模型,3秒内可以检查法律文书中的460多项监督点,还可高效纠错。

  孙进表示,云从科技正从单个AI产品研发转向培养能思考、会工作的AI智能体。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训练师此前是把AI产品从懂得少的“小白”培养成知识渊博、术业有专攻的“专家”,而培养AI智能体,则是打造一个懂得多、能干事的“全能王”。

  比起AI应用,AI智能体更像一个全能助理。例如,用户向AI智能体提出“我要买火车票”的要求,AI智能体就会调用日历、购票平台、工作安排、用户个人信息等应用接口。当AI智能体发现购票指令的信息不够,还会反问用户“您想去哪里”,再根据目的地提供购票选择。

  在培养AI智能体的过程中,人工智能训练师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细分岗位:提示词工程师。他们会把用户需求分解成若干个提示词(即指令),让AI根据提示词进行下一步应对。

  门槛不高

  未来各行业人才都可以担任

  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门槛高不高?

  孙进表示,人工智能训练师可以是学习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也可以由其他相关专业人才“跨行”而来。例如,学习计算机、自动化、软件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在经过培训后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

  不仅如此,未来,人工智能训练师还有望来自各行各业。

  为啥这么说?因为每个行业对AI的需求不一样。比如,车企需要懂汽车的AI,金融机构需要能当客服的AI,矿山需要能抓安全生产的AI……

  要做一个深度融入行业的AI产品,项目工期可能只有几个月,只懂AI技术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很难在这期间真正摸透行业需求。

  但如果从该行业中找一个具备计算机、自动化等知识背景的人,把他培养成行业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他就能训练出最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AI。

  目前,云从科技已开发出可以训练AI的AI产品,犹如“教练”。今后,行业人才只需指挥AI“教练”,就能对AI进行算法训练。

  基于这一原理,云从科技还开发了AI中台,可以布局在企业,由员工来操作。不同企业也可以根据各自需求,通过AI中台“定制”AI产品。

  目前,重庆正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领域不断发力。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同时,校企合作也越发紧密。例如,近年来,两江新区持续推进哈工大、中软卓越等“满天星”人才超级工厂建设,采取“机构教学+企业实训”等模式,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课程包”,培育实用型人才超2000人;又如,百度智能云(重庆)人工智能人才产业基地与上百家企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培训数字技能人才1600余人。

  记者 申晓佳

编辑:陈燕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