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四好农村路”带来啥变化? 城口余坪村民细数“四好”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6-30 08:07

  6月25日,城口县双河乡余坪村,余永公路沿着九重山山麓盘旋而上。

  “嘀嘀……”山间村道响起大巴车喇叭声,住在余坪村三社的刘祥寿探头朝山下望了望,赶紧换上一件红色的中式对襟外套,赶到家旁边的“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等他打开门,将院坝里的雨后积水扫除,正赶上乘大巴车来研学的学生们排队下车。

  “我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是听着在这个院子里发生的历史故事长大的。”今年80岁的刘祥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向孩子们讲起上个世纪20年代李家俊等革命先辈在这里设立指挥所、指挥战斗的故事。

  刘祥寿既是余坪历史的讲述者,也是余坪发展的见证者。“这几年来村里研学的娃娃多,产业发展也快。”送学生上车去往红色研学基地后,歇下来的刘祥寿抽了口旱烟,“果然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修路是当地群众最大的期盼。上世纪90年代,余坪村修通了上山的毛坯路,9年前又硬化成水泥路。路好了,这个曾经的“空壳村”产业逐渐充实起来。

  去年,城口将余永公路按“四好农村路”标准进行打造,余坪村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沿着余永公路,来到海拔1300多米的城口县红跃体育培训有限公司研学基地。这里除了住宿楼,还建有拓展训练场地、越野设施等。

  “往年来研学的学生有3000多人次。去年道路整修后,可以通大巴车了,估计今年会达到七八千人次。”红跃体育总经理吴志琪胸有成竹地说。

  2021年,红跃体育刚落户时,送学生上山是一件“难事”。虽然余永公路早已硬化,但路窄弯急,大巴车不能直接开上山。学生抵达双河后,研学基地只能用9辆面包车转运——这项额外的转运费用,人均数十元。

  去年底,余永公路按“四好农村路”进行改造:路面宽度扩宽至6米,弯道更平缓,易垮塌地方被改造成观景台……与此同时,结合余坪村的红色传承,每个较大的弯道上还增设了“星火耀巴山”的弯道标识,绿意葱茏的乡村公路成为红色之路。

  往年,出于成本考虑,红跃体育只有两周以上的中长期研学项目。运送学生的成本降低后,今年该公司新开发出为时7天、价格更低的短期研学项目,目标市场也扩大到达州、万州等周边地区。与此同时,红跃体育还吸纳了十多名村民务工,收购周边村民的农产品作为基地餐饮食材。

  公路好,带来产业兴旺。

  “莫看余永公路只是一条村道,路况变好后,大巴车、大货车可以直接开进村,公路沿线已吸引了13家市场主体落户。”村会计庞仁才告诉记者,村里已发展起“红军场镇”“红色文化走廊”等7个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农场+农户”金字塔生产经营体系,种植林下中药材200余亩,养殖黄牛100余头、生猪六七头,带动四五十户村民增收。

  公路好,帮助村民增收。

  家住余坪村三社的刘祥兴,借助村里发展红色研学之旅的机会,将家里的厨房改造成副食店,并为游客提供简单餐饮;家里人还参与实景演出,既丰富了生活,还有一定酬劳。“每天有事做,还有收入,这日子安逸!”刘祥兴高兴地说。

  公路好,还带来积极向上的村风。

  刘祥寿告诉记者,现在的余坪村增收渠道多了,大家都忙着务工、摆摊、搞种植和养殖。“打麻将的少了,吵嘴的少了,大家都一门心思搞发展,心情也畅快不少!”刘祥寿伸出大拇指,“‘四好农村路’让余坪的产业好、生活好、村风好,心情更好!”

  据了解,城口县像余坪这样的村还有不少。该县农村公路里程从十年前的2869公里提升到去年的4060公里,路网密度从94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137公里/百平方公里,带动村社发展起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 罗芸

编辑:陈燕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