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妃子笑”中寻古道

  • 今日重庆杂志 2024-06-24 15:16

  6月,荔枝大量上市。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得名的荔枝古道,也随着蜀道申遗工作的推进,迎来前所未有的文旅发展新机遇。

  寻古:连接川陕渝的重要商业通道

  荔枝道本名洋巴道,于今陕西汉中市洋县的古称“洋州”和重庆的古称“巴”中各取一字而得名,始建于唐玄宗时期,和傥骆道一起,成为唐代中期主要打造的两条官办秦蜀通道。

  在千年的时光中,这条路作为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关中和川渝两个富庶之地,也是川东与汉中地区茶盐贸易的主要区域交通道路。

荔枝道涪陵至长寿段

  根据相关考据,洋巴道有着“水陆两程”的历史格局。其中,西线为陆路,南起重庆涪陵,经长寿、垫江、梁平,过四川达州、万源,至陕西西乡,北接子午道入至长安;东线则经水路沿长江过重庆丰都、石柱抵万州,再取重庆开州、四川达州,终抵陕西西乡。

  直至明清时,商贾仍多由此道入川,沿线贸易集市兴盛一时,如盐场坝、渔渡坝等街市,这些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荔枝道涪陵段铜岩溪

  寻迹:荔枝已成涪陵的文化符号

  清代吴焘在《川中杂识》中称“今子午谷上有荔枝道”,荔枝道这个名字才逐渐传开,后来甚至取代了洋巴道的本名。

  不过,荔枝与涪陵到底有何渊源呢?何以会有荔枝道之名?

  我们把时针拨回1000年前的唐朝。那时候,涪陵的确是荔枝的重要产区,苏轼不仅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也曾在《荔枝叹》中写到“天宝岁贡取之涪”。随着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涪陵的荔枝逐渐减少。

涪陵荔圃春风牌坊

涪陵打造的荔枝道文献馆

  不过,今天的涪陵依然保留了不少“荔枝”。重庆市涪陵区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周烽对此如数家珍,“涪陵有荔枝园、荔枝小学、荔枝街道,明代记录的涪陵八景中,还有‘荔圃春风’牌坊等。”

  周烽口中的荔枝园,按照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夔州路·涪州》中的记载,是杨贵妃特供荔枝的核心产区。如今这里已经是高楼林立。虽然园子早已消失,但“荔枝园”的地名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现在南马山片区设有“荔枝园社区”,昔日在荔枝园旧址上开发首个住宅小区时,开发商还特地栽种了一批从外地引进的荔枝树……

  今年5月8日,涪陵江南滨江公园正式更名为荔圃春风公园,刻有“荔圃春风”字样的牌坊旁,立了四组驿吏快马加鞭运送荔枝的雕塑。

荔枝道涪陵段北岩题刻

  合作:三省市联合重塑荔枝古道大IP

  蜀道作为中国古代官方建造时间最早、沿用历史最久、且道路环境最艰险复杂的古驿道系统,是实证中国多元一体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文化线路遗产。

四川达州宣汉马渡关(摄影/符政 轩视界)

  去年12月,国家文物局制定《考古中国:蜀道工作计划(2024—2028 年)》,将蜀道考古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相关工作在陈仓道、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傥骆道、子午道、祁山道、荔枝道及支路展开。随着对荔枝道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条串联了川陕渝三地的古道,也将三地文旅部门、专家学者联合起来,为更大程度发挥“荔枝道”的文化旅游价值群策群力。

  重庆市文物局也在今年3月召开了蜀道重庆段考古和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启动蜀道(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工作。

四川达州宣汉马渡关石门(摄影/符政 轩视界)

  今年5月,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渝、川、陕三地携手的“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正式启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牵头完成荔枝道重庆、四川、陕西三地的联合考古专项调查,目前已完成蜀道—荔枝道的历史文献梳理和专项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列出了荔枝道历史文物资源清单。

  四川将以蜀道考古调查成果为基础,对荔枝道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阐释,与陕西、重庆等省(市)共同做好荔枝道保护利用和申遗前期各项工作。

  5月,川陕渝三地政协发布“推进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倡议书”,希望通过建立定期联合协商会议制度,共同开展荔枝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助推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做实做强荔枝道文化品牌。

荔枝古道四川通江段(摄影/程聪 轩视界)

  文 | 今日重庆记者 高维微

  图 | 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