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重庆实现人工智能自动选矿 全市首台数字化智能重选摇床问世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6-17 09:24

  当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选矿业相遇,会擦出什么火花?6月11日,记者从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获悉,该中心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出全市首台数字化智能重选摇床(以下简称智能重选摇床),可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配合数字化远程操作,自动完成选矿。目前该设备已完成试验,正式问世。

  为何要开发智能重选摇床?这台摇床有何特别之处?记者到现场进行了采访。

  过去靠“手感”,现在靠数据

  在中心的重选实验室,记者看到了智能重选摇床。它由机柜、斜面摇床、数控水龙头、导矿板构成,在斜面摇床正上方,还有一个黑色高清的摄像头。

  “重选”的意思是用重力选矿,重选试验主要负责黑色金属矿石、有色和稀有金属矿石的选别,以及非金属矿石的提纯除杂。这是啥意思?选冶高级工程师周春吉打开智能重选摇床,向记者进行了演示。

  周春吉先调出了智能重选摇床的实验参数,设置好各项数据后,将石英砂矿浆倒入进浆搅拌桶。随即,摇床自动倾斜,3个水龙头开始缓缓出水。矿浆流入摇床后,摇床开始晃动,在水流冲刷和晃动中,原本混在一起的石英砂和含铁杂质矿物逐渐分离,在摇床左边形成一条分界线。

  “含铁杂质矿物比石英砂重,因此会分离,分界线右边的是可利用的石英砂,左边的则是含铁杂质。”研发团队成员李珂博士话音刚落,智能重选摇床的导矿板就自动伸出,将筛选出的石英砂导入中精矿桶,另一边的含铁杂质则进入废矿桶。

  “这套流程过去全靠人工操作,稍不留神就会耽误事。”李珂说,过去一次重选耗时15—20分钟,需要两名工作人员,稍有不慎就会把杂质和矿物混在一起,导致后续试验结果不准确。而每一次试验的水量、摇床倾斜度等都得靠工作人员的“手感”,如果换人操作,数据重现性不好,还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而使用智能重选摇床,所有参数都可以记录在后台,从而形成筛选矿物时的水量、倾斜度“配方”,有了这个“配方”,无论谁操作都可以保证选矿质量。

  把有价值的矿物和元素“一网打尽”

  为了进一步提高选矿的准确度和效率,李珂和团队还为智能重选摇床配上了“大脑”和“眼睛”,也就是人工智能算法和视觉识别模块。

  通过摇床上方的高清摄像头,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可以迅速判断出矿物和杂质的分界线,精确调整摇床倾斜角度和导矿板的位置。“目前,人工智能的选矿准确度在80%左右,我们希望能将准确度提升到95%。”李珂说。

  选矿的准确度为何如此重要?李珂举例说,如果一吨矿石中有一克金子,就可以作为金矿进行开采,考虑到开矿成本,选矿越准确,就越有可能“沙里淘金”。

  过去,对于低品位矿、共生矿,考虑到利用价值不大,就直接被定性为“呆矿”“废矿”弃之不用。通过科技创新精准选矿,低品位矿和共生矿中有价值的矿物或元素就能被筛选出来,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是选矿业从粗放利用到绿色发展的一种转变。”李珂。

  可远程控制,有望推广到矿山

  为开发智能重选摇床,中心研发团队耗时一年,攻克了设备进水、进浆、矿浆回收、床面控制、图形智能分型识别、人工智能控制导矿分矿等技术难题。

  智能重选摇床的应用前景如何?李珂介绍,智能重选摇床不仅“聪明”,还不“娇气”,可以顶住噪声、粉尘等不利条件,在矿山、矿业企业的生产一线正常应用,而且还能远程控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生产情况,随时调整选矿的“配方”,而不必一直守在旁边。

  目前,智能重选摇床已在实验室和矿山等场景进行测试,表现良好、性能稳定,正申请发明专利。李珂表示,这台设备不仅解决了传统选矿技术的诸多痛点,增强了国内选矿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能使以前难以经济开发的低品位矿、共生矿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为矿业企业降本增效。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对设备进行优化,争取早日将设备推向市场。

  记者 申晓佳

编辑:陈燕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