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石柱县黄龙村盘活闲置土地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引进一个产业 带动三方共富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6-02 09:03

务工村民们正在上架菌包(记者 于鹏程 摄\视觉重庆)

  5月30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龙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69座塑料大棚和加工厂错落有致地搭建在田间地头。务工村民有的驾驶叉车在转运菌棒,有的在摆放菌棒,有的在采摘新鲜平菇,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以前,这里都是闲置多年的田地,到处杂草丛生。”黄龙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唐伟说。

  改变开始于2022年,黄龙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采取的“三联三共”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盘活闲置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据悉,该基地自去年7月投产以来,全年产值600余万元,预计今年产值将超千万元。

  “联股共融”建立合作模式

  黄龙村位于七曜山脉,平均海拔1200米,由于山高坡陡,耕地稀少,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人工耕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且收益低,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特别是庙坝组,因在家劳动力不足,部分土地长期闲置。

  为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2022年4月,在时任黄龙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巨建兵的带领下,13名党员“众筹”建设了50余亩的金西瓜种植示范片,为村民们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庙坝组石盘(小地名)仍有80余亩“鸡窝地”“巴掌田”闲置。在金西瓜种植示范片建设取得了成效后,村支两委多次开会讨论如何盘活这些闲置地。

  “地块分散,个人种植难度大,是否可以考虑引入企业集中种植?”在村支两委的会议上,巨建兵这一提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巨建兵进一步提出:“我们不仅要种植,还要打造整条产业链。”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随后,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计划逐渐清晰。

  “我们可以联合周边村,共同出资建设。”黄龙村党支部书记田宁发说,2022年11月,石家乡成功引入了石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龙村和凤凰村各出资70万元,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在庙坝组流转了80余亩闲置地,打造了一个集研发、培训、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基地。

  “联建共筑”组建服务党支部

  “11月开工,次年7月就能全面投产,这么快的效率,党员干部真是帮了大忙。”企业负责人陶友福直言,从项目开工到投产,再到日常运营、市场开发和人力调配,党员干部的协助不可或缺。

  2022年11月,黄龙村牵头成立了由农业公司、黄龙村、凤凰村党员和食用菌基地务工党员共同组成的13人特色功能型党支部,直接负责企业服务,解决各类生产难题。

  在食用菌项目进场前,村民们都心存观望,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以前没这么干过,谁晓得靠不靠谱哦?”

  反对意见最大的是村民刘天龙和谭武杰,“要是企业搞不起来,那我的地啷个办哎?”

  面对村民的质疑和反对,党员刘顺明、崔吉春多次上门协调劝说。刘天龙和谭武杰最终同意按照每亩4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出来。

  石家乡组织委员马玉平说,现在石家乡建立了“1+X+2”联合走访模式,定期会有一名主要负责领导带涉及的行业科室负责人,会同2名村干部每月到企业实地解决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联心共谋”带动民、企、村共赢

  确定了种什么,建好了产业链,接下来就是如何发挥带动效应,促进村民共富。

  “我们就近吸纳群众务工,按照每天80元—100元的酬劳,聘请流转了土地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打一份工挣两份钱’。”陶友福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经全面投产,可安置长期就业人员30余人。

  从去年7月基地正式投用以来,村民何治苹就在这里务工,务工收入两万多元。“我们在这里就近务工,既能照顾家人,同时还有务工和流转费两笔收入,真是两全其美。”

  “产业的带动效益十分明显,每到丰产时期,周边村子的闲置劳动力也会来此务工。”田宁发介绍,每当企业需要用工时就会把具体要求向村委提出,由村委统一组织进行调配,除了固定长期就业的30多人,基地全年季节性用工可达5000余人次。

  据了解,从今年1月至今,企业已支付村民务工工资30余万元,并为黄龙村、凤凰村两个村集体分别带来12.6万元和16.8万元的分红收益。

  “现在每年平菇、香菇上架总量可达到150万棒,种植羊肚菌在20亩左右,预计年产菌300万斤以上,年生产总产值约1000万元。”陶友福说,除了直接聘请劳动力务工,基地还会直接从村民手中购买玉米秸秆等原材料制作菌棒,助居民增收的同时走绿色发展道路。

  记者 于鹏程

编辑:陈燕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