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来自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的少年儿童观看文物修复(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5月31日,江北区玉带山小学,学生头戴装有乒乓球的帽子,根据地贴游戏中的图案行走(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为了仪式感而举办的“联欢会”、带着任务去的游玩、收到看似“合理”的礼物……“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学校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家长精心准备了的礼物,但有的孩子却开心不起来。孩子们想要什么样的儿童节?儿童节表演有没有必要让家长“全情投入”?连日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并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去哪里玩?
近日,小学四年级学生小航与爸爸就儿童节去哪里玩展开了“博弈”:
“幺儿,儿童节放假,我给你安排了博物馆的研学活动。”
“我不想去,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
……
一番“博弈”,最终,小航还是不情愿地妥协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父母和孩子在节日“去哪里玩”“怎么玩”上,总是无法达成一致。博物馆去研学、看动物要写游记、户外徒步也要画画写生,“有仪式感”的过节游玩方式受到家长们“追捧”,而孩子们对此却只有最“朴素”的需求,“希望能在家看一整天动画片。”
对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党委委员、精神科副主任王我建议,父母如果真的想让孩子玩得有价值,可以从孩子平时的兴趣出发,比如他喜欢大自然,就带他去自然博物馆;喜欢科技知识,可以带他去科学馆等。这样的规划不仅能让孩子在玩耍中收获知识和乐趣,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买啥礼物?
“儿童节要到了,你们俩想要什么礼物?”
“给我们玩的网络游戏充值!”
“啊?等等,我得思考一下。”
最近,家住大学城的王女士在询问她的两个孩子想要什么儿童节礼物时,得到了一个让她“两难”的回答,“我以为他们会提出想要玩具或者带他们去吃美食,真没想到是让我充值游戏。”
“给他们充值吧,万一以后沉迷于游戏,就得不偿失了。不给他们充值吧,两个孩子平时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好歹过个儿童节,也想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王女士左右为难。
在一家商场的儿童用品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挑选礼物的家长和孩子。一位母亲表示,她原本打算为孩子买一套科普图书,但孩子却坚持要一款最新的游戏机。她感到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孩子的兴趣和自己的期望。
记者调查发现,在送礼物这件事情上,父母和孩子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现象并不少见。父母希望礼物“有教育意义”,而孩子们选礼物考虑“好玩、喜欢”。孩子想要的看似“无用”的礼物,家长要不要“埋单”?
对此,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副主任医师冉曼利认为,应尊重儿童的选择和自主性,因为这展现了孩子自己意愿和喜好,也是亲子之间加深了解和沟通的契机。家长应通过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境,去洞察孩子的真实需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引导方法。通过这样的过程,家长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还能在生活中加强引导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要不要配合演出?
“从‘五一’节到现在过得实在精疲力尽,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和孩子一起排练,有时还要请假去学校彩排,表演终于结束了!”这两天,一幼儿园的学生家长徐女士发了一条“吐槽”的朋友圈。
徐女士的女儿今年5岁多。前段时间,孩子放学回来兴高采烈地告诉她,“六一”国际儿童节幼儿园要举办联欢会,小朋友和家长要表演亲子舞蹈。“这纯属赶鸭子上架嘛,但为了不让孩子失望,我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上台表演。”徐女士无奈地说。
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也参与过类似的亲子节目,例如舞蹈、乐器合奏、表演舞台剧等。
“不参加不行呀,老师总是把不参与演出提升到不陪伴童年、不重视孩子的高度,这种被绑架的感觉真是太难受了。”一位家长说,亲子陪伴本是个好事情,但如果整个过程太累,要求太多,这种活动就会失去意义。
“如果无法选择不参加,那不妨转换一下心态,比如可以将排练当成是与孩子一同‘打怪’的冒险。”冉曼利表示,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增进亲子关系的宝贵机会,但学校的活动组织也应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孩子和家长在准备和排练中享受亲子时光,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记者 云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