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重庆之变 |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 重庆日报 2019-09-23 09:38

璧山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正在为病人施行微创手术。通讯员 胡悦建 摄

452个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仅2家,实有床位数2001张……这是1949年时重庆的医疗卫生“家底”。彼时,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们饱受疾病的困扰。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局面逐渐发生改变。70年来,重庆不断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实施,我市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人们预期寿命得到提高。截至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达到2052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800家,实有床位数220104张。

如今,重庆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开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

丰都县人民医院救护车出动,奔赴47公里外的龙河镇陡磴子村收治病人。通讯员 林登周 摄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这两天,市人民医院项目办主任张旭很忙,因为市人民医院两江新院的门诊大厅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

市人民医院目前有三个院区: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三院院区”,原重庆市中山医院所属的两个院区分别是“中山院区”和“江北院区”。占地面积83.67亩的两江新院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用,届时上述三个院区的大部分医疗资源都将搬迁到这里。

市人民医院新院的投用,不仅是医院“地盘”的扩大,借此契机该院还将启动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即由一位主诊医师率领若干名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组成的医疗小组,全权负责病人入院后的全过程诊疗工作,包括门诊、住院、诊疗操作(包括手术)等,同时还要负责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等。

事实上,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只是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70年来,重庆不断加大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加,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建设市级医疗中心、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为例,该院已连续8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100名、全国儿童医院前三名,科研影响力多年位居全国儿童医院第一位。今年5月,该院获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现我市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近两年,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临床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陆续挂牌,目前全市已有36家三甲医院,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医学重点学科19个、重点实验室9个、临床重点专科30个。

与此同时,重庆还在“强基层”上下功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室”的网络布局,建立了“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53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2个,卫生院884个,村卫生室10847个,有效保障和解决了城乡基层居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在照料新生婴儿。通讯员 赵杰昌 摄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9月10日上午9点多,重医附一院门诊药房前,63岁的张琦正在等着拿药。右腿膝盖患有关节炎的她需要每周往关节腔注射药物一次,每4周为一个疗程。

“现在看病比以前便宜了。”老人说,她用的玻璃酸钠注射液现在一针189.56元,比以前便宜了20多元。一个疗程下来,就能省110多元,“改革确实是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老人口中的“改革”,说的正是重庆从2017年9月9日开始在全市推行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此次改革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并调整了439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为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制度的可持续性,我市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新增50个单病种,让这一数目扩大到100个;实行总额控制办法;将部分特病病种新增纳入医保特殊疾病范围予以保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等。

来自全市237家公立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监测异常的辅助用药和高值耗材采购价较改革前下降10%-30%;患者人均出院费用同比下降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9%……重庆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针对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从今年3月开始,重庆全面执行“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首批25种集中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2%,83个进口药品平均降幅7.4%,53个国家谈判药品(含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降价50%。

不仅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庆还在潼南、忠县、彭水试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财通、医通、人通”改革试点,三个区县基层首诊率均超过65%。目前,医共体试点范围已由3个区县扩大到11个,并有望在全市推广。

多渠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挂号难、排队难,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患者共有的烦恼。如何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近年来,重庆提出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多项举措提高群众的就诊满意度。

“微信预约挂号很简单,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大早就赶去医院排队了。”8月28日,家住沙坪坝的市民陈莉娟提前一天预约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内科号。预约流程也简单,在医院公众号上添加就诊卡信息后,即可按提示进行分时段预约。

从今年7月1日起,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推出了全新的挂号服务模式——非急诊号全预约挂号。该院除了普通内科、普通外科、发热和肠道门诊预留极少量号源用于当日预约外,所有专科及专家号源均会提前全部放至预约渠道(急诊除外)。

“我们尝试全预约挂号的初衷在于改变传统诊疗模式,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三长一短’问题。”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何大维说。“三长一短”也就是患者说的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则有效改善了这一局面。

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预约挂号日均量已超过1万人次,多家医院都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报告等功能。

“从预约挂号到就诊取药整个流程,部分医院的人均看病时间最快可缩短40分钟左右。”该负责人介绍,我市多家医院还设有自助机,市民可在自助机上完成挂号、缴费、自助打印检查报告等操作。

与此同时,重庆正在开展智慧医院和美丽医院建设。以美丽医院建设为例,将对医院环境绿化、厕所、食堂、停车、便民设施、工作环境、医疗废水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后勤服务、院内文化、绿色医院建设等进行集中整治,使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院环境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潼南区桂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与贫困群众签约,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通讯员 李扬 摄

为贫困人口建立多重医疗保障

“多亏了大病救治政策,现在我都能下地走几步了。”兰瑞友是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受益者之一。去年底,家住江津区油溪镇石羊村的他因糖尿病恶化转为尿毒症,被送到江津区中心医院进行救治。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兰瑞友所患的尿毒症以及白内障都属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种,通过综合运用大病医疗、医疗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等政策,其住院自付费用不高于总费用的10%。

“目前,我市已形成‘三保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两救助’(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为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市先后设立了3亿元的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和4亿元的健康扶贫医疗基金,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商业保险,并实行医疗报销倾斜政策。

除了市级扶贫基金外,我市各区县也设立了救助资金,并采取多种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医疗费用。“我们通过医保报销一点、医院减免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患者自付一点的‘四个一’,使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巫山县卫计委主任刘松涛说。

开州也统筹设立了扶贫济困医疗基金1500万元,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等形成多重保障机制。其中,开州区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按贫困程度由财政给予适当资助参保,其在区级医疗机构就诊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报销起付线降低50%,通过这“一升一降”,减轻贫困患者的负担。同时,为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其因病住院发生的医保目录外自费医疗费用将按比例分段赔付。

此外,我市还深化“三个一批”行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让贫困人口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种今年扩大到30种;实现贫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8.82%,特病门诊自付比例9.58%;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大渡口区钢花路,新山村街道居民(前)在药店工作人员帮助下通过远程视频就诊。记者 崔力 摄

重庆卫生健康·口述

从“三件套”到一体机 村卫生室鸟枪换炮

讲述人:璧山区河边镇新四村卫生室村医 王大平

现在村卫生室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地方敞亮,设施、设备配得齐,我们给村民看病也更有底气了。

我今年55岁,在璧山区河边镇新四村当了25年的乡村医生。再往上数,我祖父、父亲,还有二哥都是乡村医生,我们一家三代都爱这份工作。

我的祖父是名郎中,早在抗战时期就在巴县龙台寺为村民看病,后来父亲跟着他学医。上个世纪60年代祖父去世后,父亲正式当起了“赤脚医生”。

听父亲讲,早些年村里人生了病,多数时候是拖着、扛着,实在受不了了才会找郎中看病,而有时候就已经病入膏肓,让医生也束手无策。

由于缺医少药,那时候许多“赤脚医生”只能靠自己上山挖草药。我从七八岁开始就背着背篼跟父亲上山采挖草药,慢慢地,认识了金银花、土黄连、淡竹叶等众多中草药。有时,一锄头下去,跑出一条蛇来,吓人得很。

这些年,我觉得变化最大的就是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以前卫生室就开在家里,房子是土坯房,面积不到40平方米,人多了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经过标准化改造,如今村卫生室面积约80平方米,既宽敞又明亮,还分设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看着舒心多了。

过去,村卫生室看病只有“三件套”——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现在大不一样了。去年村卫生室还配了健康一体机,它能进行心电图、心率、血糖、血压、血氧饱和度、尿常规、体温等多项常规检测,还能将结果即时传到网上,由上级医院的医生通过网络远程给出健康评估和建议。急救箱、氧气瓶等急救设备也有,我们给村民看病的底气也更足了。

作为一名村医,我现在不仅仅是给村民看病,还要为他们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如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会定期上门做随访,提供生活方式管理服务。

其实,我刚开始作为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时,大家还有些吃惊,有的也怕检查出什么病来。后来,我换了个法子,上门向村民讲授健康知识和医疗政策,大伙才慢慢明白了这一工作的意义。

目前,和我续约的村民有500多户了。让人高兴的是,村民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生病后扛着、拖着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重庆卫生健康·“数”说

医疗卫生机构数 和床位量

1949年全市仅有医疗卫生机构452个,其中医院2家,实有床位数2001张;

1997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753个,其中医院296家,实有床位数65951张。

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达2052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800家,实有床位数220104张。

诊疗人次

1952年,全市县级及以上医院总诊疗人次为35.14万人次,出院人数0.11万人。

1997年,全市总诊疗人次为5584.46万人次,出院人数97.33万人。

2018年,全市总诊疗人次为15968.77万人次,出院人数703.30万人。

卫生人员数量

1949年,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194人,其中,医生类卫生技术人员7749人,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851人;

1998年,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0405人,其中,医生类卫生技术人员28021人,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19484人。

2018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09237人,其中,医生类卫生技术人员76361人,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95104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由2009年的43935人增加到2018年的90300人,年均增长率8.3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床位数由2009年的2313张增加到2018年的9405张,年均增长率达到16.88%。

卫生健康资源

每千人口床位数由1949年的0.24张增加到2018年的7.10张,高于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6.03张)。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49年的1.7人增加到2018年的6.75人。

每千人口医师数由1949年的0.9人增加到2018年的2.46人。

人均期望寿命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1953年的49.52岁增加到2018年的77.60岁。

重庆卫生健康·“第一”

● 1950年4月6日,由卫生、公安、民政、文教局组成重庆市卫生委员会,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全市第一次“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

● 1956年,重庆市出生婴儿88704人,其中新法接生86118人,新法接生率达97.08%,第一次消灭了新生儿破伤风和产褥热。

● 1957年,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冉瑞图采用的肝内胆管空肠胆总管吻合术胆内管引流方法,为国内首创。

● 1965年,重庆市外科医院骨科对一拇指完全断裂患者施行再植手术,功能恢复,为世界断拇指断裂再植成活的首例报道。

● 2002年,重庆市卫生局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向南太平洋岛国巴新派遣中国援外医疗队,这也是派往南太平洋地区的首支中国医疗队。

● 2009年,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鲜继淑荣获第42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重庆首个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 2010年3月,重庆药品交易所成立,在全国首创药品电子挂牌交易方式,实行公平公开、阳光交易,并于当年12月29日正式上线交易。

● 2014年10月,重庆市名中医、市中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郑新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成为重庆首个“国医大师”。

重医附一院专家送医下乡,为黔江区金溪镇村民提供诊疗服务。(重医附一院供图)

重庆卫生健康·大事记

1950年

重庆市卫生局正式制定医疗收费标准。

1975年

全市农村有2200余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7600余人,307个公社建立了卫生院,药品供应增加一倍,农村卫生事业费增加1.66倍。

2011年6月

我市村卫生室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2013年12月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挂牌成立。

2014年3月26日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重庆市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

2017年9月9日

全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启动实施,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并开始执行439项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2018年10月24日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

2018年11月26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重庆市忠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名列其中。

2019年3月20日

重庆启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集中采购的25种药品中,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编辑:汤芮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