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位重庆本土作者,三代文学人,从“30后”到“90后”,跨越漫长的31年时光,完成了脍炙人口的长篇接力小说《太空火锅城》。这不啻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报纸副刊史上的一个奇迹。
1992年,创刊7年的《重庆晚报》蒸蒸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我所在的晚报副刊背靠大树,蓬勃兴旺,也在中国报纸副刊界有了一定影响。为有所创新和发展,我和副刊部同仁受当时电视连续剧热的启发,脑洞大开,忽发奇想:何不搞一次长篇接力小说创作活动,以活跃重庆的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气氛。
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将小说定名为《太空火锅城》,设定了主要人物和故事线。寓意非常明确,重庆是火锅发源地,也是享誉世界的火锅之都,我们把故事发生地设在这里,就是要彰显火锅的魅力,通过火锅业的发展趋势,凸显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大变化。
此议一经提出,得到晚报编委会的强力支持。副刊部同仁立即行动,邀请了我市当年颇具实力的12位本土作家参加接力创作。这一批作家按写作顺序是:许大立、曾宪国、莫怀戚、罗学蓬、傅小渝、王群生、张世俊、王雨、刘彦、鄢光宗、王从学、黄济人。每人写一短篇,6000字,连载4天。
从社会反响看,他们接力完成的《太空火锅城》成为文学界和传媒界的一个经典。而赞助该项活动的江津“荷花牌”米花糖,当年“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今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文学和商业互相成就的一个传奇。
1996年,在第一次成功组织创作的基础上,我们再次组织了接力小说《大码头朝天门》。题名虽改,但仍以1992版的《太空火锅城》为故事发生点,主要人物不变,主题不变,邀请了许大立、王从学、张卫、娓娓、余德庄、杨耀健、李毓瑜、舒德骑、张者、张世俊、胡伟清、谭竹、李元胜、莫怀戚、吴昊、李永英、王雨、曾宪国等作家进行了又一轮创作,同样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时光流转,岁月星河,倏忽间30余年过去,世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重庆火锅业也一样,早已从历史的桎梏里挣脱出来,向绿色化、现代化发展,既继承传统,又发扬光大。今天的重庆火锅业五光十色,斑斓多彩,既有原汁原味的老火锅,又有时尚潮流引领下的五花八门。当下重庆火锅全产业链年收入已超4000亿元,由此,更多的传奇故事从虚拟的“太空火锅城”中萌发,在现实中生根绽放。
在这种发展大势和良好氛围之下,2023年,《重庆晚报》副刊昔日同仁,有意将《太空火锅城》的故事续写下去,并得到了上游新闻和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重庆文学院的鼎力支持,特别受到中国言实出版社冯文礼社长、薛磊主任的鼓励和帮助。于是,文学中的“太空火锅城”再次返场。
时隔多年后,公关经理薛米丽、总经理俞生、大堂经理卫鸣、调味师“野狼”,雅座领班古小琴、大堂领班素芳等等,虽韶华已逝,仍痴心不改;他们的“锅二代”又聚在了一起,在理念时尚焕然一新的“太空火锅城”内外演绎出更为惊心动魄、绚丽多彩的故事。
这一次依次登场的老中青作家是陈泰湧、吴越、晏菁、舒舒、谭岷江、王雨、出智周、楠木丐、杨小霜、谭雪梅、傅小渝、范圣卿、周睿智、宋尾。这14位作家大多是新人新面孔,与第一二次的作家相比,年轻人多了,女作家多了。无疑,我们作家队伍的新陈代谢已经获得成功,这是一桩好事,也是一件喜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此乃自然规律,生命必然,值得大贺特贺!
2023版的《太空火锅城》,由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秘书长、青年作家陈泰湧具体组织约稿,得到市作协和重庆文学院的悉心指导。这一版作者多是重庆青年作家,他们的题材跨越了重庆直辖前后这两个时间段,更加贴近新时代的城市风貌与人文关怀。
在这一代的写作者中,大重庆范围的作者都有参与,除中心城区之外,还包括秀山、石柱、江津、万州、开州。职业也更加多样化,全职妈妈、置业顾问、法官、教师、护士、电力工人、职业经理人、民企老板,等等,他们有着更丰富的职业体验,文笔也相当不错。他们时尚,热爱家乡,非常巧妙地将自己家乡的土特产品、山川景色都写入了文章中。
30多年过去,重庆巨变,成为一座经济发展神速、现代感爆棚的西南中心城市。1992年参与撰文的作家,多已垂垂老矣。著名作家王群生、莫怀戚已经作古,斯人已去,佳作永存;许多人虽是耄耋或古稀之年,仍在各行各业里独领风骚。王雨、傅小渝两位资深作家,笔耕不辍,再次登场,不输后人。后起之秀李元胜、张者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成为诗歌、小说界的佼佼者。所有人都已经努力过辉煌过,这就足够了。
尤须一提的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选择了三个时间断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百态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摹。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改革开放的崇敬,也充满了对火锅业前辈的感激,这场跨越31年的文学接力是对重庆这座英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进步的讴歌。因为,《太空火锅城》展示的时代与情怀,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一个小小的火锅,映照的是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丨许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