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一屏总览 一键调度 一体联动 一网共治 重庆用数字技术“智治”三峡库区危岩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3-26 09:48

  重庆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性基础资源。

  近年来,重庆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持续打好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攻坚战,确保长江黄金水道航行安全,有效维护三峡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借着数字重庆建设的东风,重庆围绕“建立库区危岩风险多跨协同管控机制”“形成系统性风险闭环管控机制”“迭代更新重点地灾风险清单”等要求,在打好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攻坚战中做了不少探索。其中,重庆上线实施的“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就是值得剖析的一个典型案例。

  植入“数字基因”

  打造危岩地灾管控“千里眼”

  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事关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重庆勇担“上游责任”的生动写照。

  长期以来,重庆一直面临危岩地灾“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怎么把危岩有效地管起来,让其各种动态变化时刻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以便随时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和人员伤亡,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挑战。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监管危岩地灾主要靠人。地质队员、驻守工程师冒着风险攀上危岩,仔细检查有无新增裂缝、变形,再把情况写成报告,工作量大、效率低、安全风险大。

  近年来,重庆把数字化思维、认知和技术运用到危岩地灾防治全过程,创新开发出“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

  那么,在这款应用中,“数字基因”是如何植入的呢?

  比如,依托该应用的上线实施,目前全市431处已查明危岩已经都拿到了自己的“数字体检报告”。

  首先,通过贴近摄影技术,生成分辨率达厘米级的高清三维影像,危岩外部的每条裂缝、每个沟壑都清晰可见。

  随后,通过INSAR(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技术,“透视”危岩内部及所在山体的地质构造,掌握其形变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早期识别。

  据了解,“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以高精度遥感影像为底图、以地灾风险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结合综合遥感、LiDAR、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多源立体观测体系,构建起空天地、岸上水下一体化的全要素、全时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危岩“历史可追溯、现状可感知、未来可推演”的智能化、数字化管控。

  目前,全市1.23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布设了6.71万台监测预警设备,综合全市6.6万个地质斜坡单元风险分区与4208个小流域,初步建立了集气象、山洪、地质灾害为一体的监测预警管控体系。

  组建“联防队伍”

  多跨协同形成实战能力

  船行三峡、危岩耸立,壁立千仞、惊心动魄。有些危岩重达数十万吨,万一发生滑坡等险情坠入江中,将对航道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如何处置?

  比如位于奉节白帝城景区附近的吊嘴危岩,“危岩地灾风险管控”的大数据模型模拟显示,危岩如果滑落江中,在175米水位条件下,涌起的首浪可达39.8米高,周围5.23公里的范围将被划为红色预警区,严禁船只驶入。

  危急时刻,如何让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覆盖航道内的船只?这就要求建立起多跨协同的能力。

  为此,“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打通规划自然资源、海事、航运、交通、文旅、应急等部门数据,形成协同预警和处置机制,一键即可发送预警信息,通知船只及时撤离。

  “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的。”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对照“建立库区危岩风险多跨协同管控机制”要求,横向打通了应急、交通、水利等14个市级部门,纵向贯通了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县应急局等区县部门及社区、乡镇、村等基层治理人员等,初步实现危岩地灾风险多跨协同闭环管控和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高效协同处置能力。

  数据显示,目前,该应用已融合全市2068个雨量站实时数据和4208个小流域、66077个地质斜坡单元矢量数据等14个行业部门数据,集成了全市1.4万多个地灾隐患点的3400多万条各类数据形成危岩地灾防治数据专题库,多跨协同形成实战能力。

  完善“工具箱”

  一键生成灾情处置方案

  万州区太白溪小流域属于长江干流水系,面积16.04平方公里,涉及9个村社,共有3300多名群众和1600多栋建筑。区域内的集中安置点包括太白溪村村委会、大石村村委会等。

  如果发生暴雨,会殃及哪些区域?需不需要撤离群众?撤离路线如何选择,人员如何调配?

  事实上,“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不仅是个“数据库”,更是一个“工具箱”,可以为其给出答案。

  比如,应用里的“小流域地灾风险预警”工具,集成了地图、水文图、气象、人口、建筑、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信息,可模拟不同雨量下的地质灾害风险,一键生成撤离路线,勾勒出了各个村社群众避险转移的方向、路线和村社负责人信息,整个撤离过程可做到“心中有数”。

  事实上,在实战中,这种模型已经发挥过巨大作用。

  “乡亲们,要滑坡了,快撤离!”2023年10月9日,在巫山县铜鼓镇水流村兑窝子坪,一场紧急疏散正在进行。

  当天,一起特大型滑坡灾情发生,滑坡变形体纵长约1010米、横宽约280米、厚约30米,体积约850万立方米,造成24栋房屋垮塌。

  幸运的是,当地受滑坡威胁的182名居民均提前撤离,无一伤亡。

  “这起特大滑坡之所以能妥善处置,原因就是‘小流域地灾风险预警’应用提前发出了预警信息、生成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上述负责人说,无论是数字化理念,还是多跨协同贯通,“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急用先行和实战实效。

  据了解,目前,“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梳理搭建了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响应、风险处置、风险解除和源头管控7个核心业务场景,建立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实现一屏总览、一键调度、一体联动、一网共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应用的驾驶舱内,可实现一屏集成今日事件、实时气象、监测预警、三维实景、地理空间、视频监控、事件分布等信息,可一键发出协同指令、一键调度应急资源,大幅提高危岩灾情处置的精准性、科学性、时效性。

  记者 唐琴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