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顺刚正在查看病患情况
在孝感市的彭顺刚
同事写下的暖心话
彭顺刚和他的同事
彭顺刚和武隆区另两名援鄂医务人员
彭顺刚与治愈的病患合影
2月28日上午,在亲人和同事的叮嘱祝福下,武隆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彭顺刚收拾好简单的行李,踏上了驰援湖北的征程。
4月11日,在重庆主城结束了为期14天的集中疗养休整后,彭顺刚和另2名援鄂队员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4月14日,当记者见到彭顺刚时,他正穿着白大褂在区人民医院病区来回穿梭。
“彭主任本来有10天的假期,但是他放心不下工作和病人,还是坚持每天过来……”正当记者诧异彭顺刚为何才回家第2天就上岗时,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蒋坤莲一句话揭开了疑惑。
等待彭顺刚查完病房后,已是上午10点过,他这才回到办公室坐了下来,喝了杯水,向记者细细讲述起了在孝感的经历。
为“逆行”做好准备
“其实,早在1月29日,我就主动请缨自愿签了请战书,并和家人做了沟通,为献身一线做好了准备。”彭顺刚回忆道,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他就时刻关注着新闻动态,了解到重症科、呼吸科、感染科三个科室是抗击疫情的关键,而自己在重症医学科室已足足工作22年,在危急重症急救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让他有了战疫情的勇气和信心。
“疫情就是命令!”17年前,“非典”肆虐,彭顺刚参与抗击一线;17年后,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他再一次重披战甲,作为重庆市第十八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赶赴湖北省孝感市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这是彭顺刚第一次来到孝感,参加完重医院感培训师为期2天的培训后,彭顺刚就穿上了厚重的防护服,开始了每天从病区到酒店两点一线的生活。
“说实话,那一个月生活挺压抑的。”彭顺刚说道,他所在的病区一共收治了33名患者,其中有32名是危重患者,而他又主动承担了危重患者的管理,压力大,导致他整晚睡不好觉,通常睡下两三个小时又突然醒来,最严重的时候,要靠吃安眠药来维持睡眠,只为第二天能够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工作。
将“必胜的信念”付诸实际
回想起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日子,彭顺刚见证了不少的生离死别,没有时间担忧,更没有时间感慨,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查房时认真分析每一位患者呼吸机的参数变化,对每一位病人进行更加详尽的信息梳理,摸清影响其康复进度的主要原因,再精心研究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高效行医。
正因如此,一位80岁高龄的老爷爷才免受了膀胱造瘘之苦。老爷爷是一位特殊危重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前就曾做过前列腺手术,感染肺炎后因为缺氧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意识模糊,导致排尿困难。了解情况后,彭顺刚立即与外科医生、泌尿科医生商量救治对策,因为老人前列腺狭窄,泌尿科医生不能导入成人尿管,也无法扩散尿道。此时,摆在他们面前唯一的救治办法就只有膀胱造瘘,如此一来,老人的创伤面积和感染风险都会大幅增加。
“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老人的痛苦呢?”彭顺刚反复考虑,最后提出给老人试试小儿尿管导尿,这才解决了老人导尿困难问题,避免了穿刺手术。
正如彭顺刚在抗疫日记中写的那样,“感叹生命的脆弱,但必胜的信念依然执着。”他不叫一声苦、不吼一声累,只是努力完成自己最大的心愿——让患者康复出院。
希望以游客身份重回孝感
“回想起在孝感的支援工作,仿佛还在昨天。”彭顺刚回忆,从刚到达时的紧张、不适应到后来的从容、井然有序,他从中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这次援鄂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从医经验,也让他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尤其是回家看到大街小巷挂着‘抗疫英雄’的横幅时,我心里是既感动又难为情。”彭顺刚坦言道,感动是因为大家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而“英雄”二字却让他着实难为情,“身为医生,奔赴一线,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份勇气而已。”
如今,彭顺刚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有些遗憾的表示,第一次到孝感,竟是以一名医生的身份前往支援。他希望,第二次去孝感,可以以游客的身份去看看双峰山旅游度假区、观音湖、天紫湖等风景区,好好看看那座在疫情中坚强勇敢的城市。
文图|陈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