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科研团队(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他们经常工作在悬崖之上,10个人的团队,18年,忍受着无人区的寂寞进行科研工作,他们让已经被宣布灭绝的物种得以“重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出了一个“中国方案”,他们就是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科研团队。
近日,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科研团队获得了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在颁奖典礼现场,当听说他们18年潜心攻关,扭转了崖柏的极度濒危状态时,现场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崖柏是远古时期遗存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具有不可替代的基因资源。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2002年,重庆开县雪宝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随后于2012年升级为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崖柏及其生物多样性为首要任务,开展对野生崖柏群落的调查研究。
由于崖柏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崖柏科研团队在野外进行调查时不仅需要面对险峻的地形,还要通过搭建木桥、围栏等方式解决通行难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繁育崖柏,崖柏科研团队开展了扦插繁殖实验。2005年,崖柏科研团队在雪宝山进行了崖柏扦插繁殖实验的初步阶段,探索了最适宜的扦插时间、土壤条件等关键因素。
2012年,崖柏群体首次结种,扦插实验取得了成功。崖柏科研团队还在实验基地采摘了崖柏的种子,并进行再次育苗工作,使崖柏的种群进一步扩大。
为了更好地扩大崖柏的生存空间,崖柏科研团队于2023年启动了迁地保护工作,选择了云南高黎贡山、内蒙古大青山等地作为试验性的迁地保护点,通过对不同地域的试验,验证了崖柏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其实我们的工作只是保护,但经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崖柏根系发达,不靠滴灌也能生长,在西北还能对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生态修复。”队长杨泉介绍,队员们想让崖柏走出雪宝山,到更多地方去;现在,崖柏已经去到了内蒙古大青山、宁夏贺兰山保护区等8个地方,“在今年,我们想让8个变成40个,把‘濒危’变成‘平凡’。”
去年4月,杨泉和队员们为大青山带去了崖柏幼苗,大青山也成为崖柏去过的最北、海拔最高的地方,今年崖柏在大青山第一次过冬适应状况非常乐观。杨泉说,崖柏在大青山存活,也意味着能给大青山带来全新生态链,许多依附于崖柏的动植物将会形成,从而丰富生物多样性,逐步改善干旱贫瘠地区的土壤性质和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该团队不仅调查摸清了崖柏的野外资源状况,还建立了国内首个珍稀濒危植物数据库,创建了珍稀濒危植物繁育研究基地,自主繁育崖柏174万株,野外回归52万株,扭转了崖柏的极度濒危状态,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拯救历史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记者 杨铌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