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援助湖北的医疗人员中,护理人员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是接触确诊患者时间最长,感染风险最大的一群人,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悉心照料与温暖陪伴,才让大多数患者逐渐走出恐惧和绝望,重拾战胜病毒的信心。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群最美护理人员。
宋彩萍:是军人就要随时上战场
火神山医院“红区”,是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在这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与疫魔的战斗;在这里,每时每刻都见证着勇敢与恐惧的较量。而这里更是宋彩萍和同事们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常常一待就是4个小时,远超过两小时就必须轮换一次的要求。
在火神山医院,宋彩萍分管感染控制、临床一线物资协调、工作流程和护理质量管理等等繁杂的工作。尽管事务繁多,她还是坚持每天抽时间到病房看望病人。为了纾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她用手势传达问候,在防护服上画笑脸。她总是说:“防护服是冰冷的,我们的心是热乎的。只要用心去关爱,哪怕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患者也能感受到我们深深的爱。”
今年2月2日,陆军党委给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的6名医疗队员记功。其中,宋彩萍就荣立二等功。她用肩膀扛起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使命担当。
赵孝英:退伍不褪色
有着25年军龄、19年党龄的赵孝英,多次担负重大任务,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抗击埃博拉,她都第一时间站在了最前线。唯一不同的是,此次在湖北“战场”的她已脱下戎装。但退伍不褪色,2020年1月25日凌晨,赵孝英写在日记中写到:“只要祖国需要,我就是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军人,就应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凭借着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赵孝英在金银潭医院,护理患者45名;在火神山医院,担任传染一科一病区的护士长,负责60张床位的护理工作。每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满身汗水、双眼模糊,只能利用眼镜的缝隙侧头完成静脉输液、动脉采血等工作,但她都能将每项操作做到准确无误。
赵孝英被战友们称为“三栖”护士长,每天反复穿梭在医院的“绿区”“黄区”“红区”。她率先在病区开展医护一体化诊疗,每次医生查房她都走全程,与医生一起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和精细化护理。为了鼓舞士气,赵孝英还在病房外布置了病区文化墙,设立了红区广播站,每天下午五点,病区都会响起轻快的音乐。
陈绩:彰显“90”后的青春力量
在所有的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当中,90后,可以说成为了本次战疫一线的主力军。
这是一封入党申请书,申请人是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90后护士陈绩。他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便请愿前往武汉参与抗疫救治工作,而他的妻子石霜,同样在疫情期间以护理人员的身份坚守在重庆临床一线的岗位上。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90后一代彰显出的青春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时代的脊梁。
张晞:我们是护士,更是病患的亲人
在所有支援湖北的队伍里,有这么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一共只有15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在疫情发展最严峻的时刻,他们第一时间进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对患者进行救治。这支队伍就是重庆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也是重症护理支援队。这是重庆第一支支援武汉,全由护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而带领这群年轻人奔赴抗疫战场的,就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张晞。
1月28日清晨,她与14名队员一起前往新冠肺炎病例最多,疫情最危险的武汉市,开始了火线上的战斗。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中,张晞把自己当成了“教科书”。她不仅要帮助队员在最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所有防护措施,同时还要见缝插针对队员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一切的不适与困难。
在张晞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下,由于过度紧张连续两个礼拜每天只能入睡两小时的护士谭丽终于可以睡上一次安稳觉;曾经身穿防护服无法呼吸的男护士吴豪杰也在张晞的建议和帮助下,采取了一些小方法让自己在病区行动自如。正是在张晞妈妈一样的照顾下,所有的年轻护士在这场疫情狙击战中迅速成长了起来,而经他们护理的患者也开始逐步痊愈出院。
3月5日,张晞所在的重症护理支援队获得全国卫生健康委颁发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张晞本人也获得先进个人。截止3月18日,重庆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共护理病人总数5507人次,其中危重患者278人次,重症患者2417人次,出院患者236人。这是这支武汉“尖刀排”交出的爱的答卷。
曾有出院患者这样说道,说星星很亮的人,那是你们没有看过护理人员的眼睛。是的,面对这场生死较量,医生有多重要,护理人员就有多重要。他们就是患者心中最亮的星星。
让我们向这群抗疫英雄致敬
感谢最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