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2024重庆两会

专题记者会 |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 为现代化产业增添“科技内涵”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1-23 18:45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去年,重庆着力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现代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科技创新已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庆如何推进科技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1月22日下午,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专题记者会在人民大厦召开,3名市人大代表与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1月22日,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记者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场。(记者 齐岚森 摄)

  加快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数读:2023年启动实施项目137项,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11项、“卡脖子”技术问题60项,总投入39.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6.36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3.44亿元。

  近年来,市科技局在科技引领现代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何创新?市科技局局长明炬介绍,重庆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抓紧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迭代升级未来产业技术,系统重塑市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明炬。(记者 齐岚森 摄)

  找准方向,才能行稳致远。去年全市召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提出“416”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聚焦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绿色低碳,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精准医疗、智慧农业、先进材料、未来芯片、绿色制造、新型储能等一批前沿性、交叉性、颠覆性创新方向,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此外,重庆还布局建设金凤、明月湖、广阳湾、嘉陵江4大重庆实验室,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17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4个国家高新区带动、12个市级高新区支撑的发展格局。

  关键核心技术是“定海神针”“不二法器”。

  去年,重庆在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有组织攻关新模式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布局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核心软件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和新材料、现代种业、生态环境等8个重点专项。2023年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11项、“卡脖子”技术问题60项,带动社会投入33.44亿元。超级智能汽车平台SDA、全球首款18MW级全集成式中速海上风电机组、国内首个尼龙66全产业链制备技术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

  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71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553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7565家、58524家,分别增长19.2%、36.1%。“我们还深入推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累计为12184家(次)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11.48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143.94亿元。”明炬说。

  一系列组合拳打出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我市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居全国第8位,保持西部第1位,在国际《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列36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名城市。

  明炬表示:“下一步,全市科技系统将紧扣‘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面建立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工作显示度、创新成果贡献度和创新氛围活跃度,加快推动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数读:去年,永川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3.3%、41.6%,技术合同登记增长了8.4倍。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32个。新引进20余名行业顶尖专家人才、55名高层次人才 。

  “永川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全区R&D同比增长27%,GDP增长8.1%,排名全市前列。”市人大代表、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首先介绍了永川去年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张智奎。(记者 齐岚森 摄)

  张智奎表示,永川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产业基地。

  具体工作中,永川着重在3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技术攻关,以技术创新成果引领发展新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其次是深化数智融合,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力度,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去年,全区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总量排名全市前列。比如,永川鼓励支持汽摩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创新集成应用,建设“数字车间”“智慧大脑”,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城汽车永川工厂每72秒下线一台整车,新能源摩托车产量西部第一。

  三是促进转移转化,加强政校企合作,贯通产学研用,成功推动一批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

  “在引领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上,我们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型服务业,促进‘四链融合’,拓展经济增长新形态。”张智奎表示,去年,永川里?奥特莱斯和全国面积最大的京东居家线下综合馆正式运营,京东无人物流实现商业化运营,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已经成为永川大众消费、居民生活新范式。

  此外,永川还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上的重要作用。

  据悉,永川通过研发创新,优化改良永川秀芽品种,统一生产标准工艺,提高茶叶品质,永川秀芽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建成全市首个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家蚕住的是“智能房”,由机器人负责喂养,实现365天全周期养殖,丝茧产品广泛用于高附加值生物医药制品,加快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强化引领支撑作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引擎。”张智奎说,一是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着力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影视等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西部科技影视城。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推动产业数字化增效、数字产业化提质,创新打造发展新优势。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力,围绕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对接实施新重庆引才计划,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和成渝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中心。四是增强市场主体支撑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科技创新优势企业,更好支撑永川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凤实验室打造重庆实验室“新样板”

  数读:金凤实验室已经引进科研团队40个、科研人员401人,其中院士团队5个、国家级人才33名,硕博比例超过70%。

  实验室是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则是重庆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创新地,正加快建设重庆实验室“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生力军”。

  市人大代表、重庆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介绍,金凤实验室正以深耕“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服务全市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以催生精准诊断产业服务全市建设生命科学“新星”产业集群,切实勇担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任。

▲徐辉。(记者 齐岚森 摄)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对科技界也同样适用。徐辉介绍,病理诊断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确定疾病类型、分级、分期等信息,能够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性质,而金凤实验室目标是成为疾病精准诊断标准制定的“领跑者”。

  具体而言,金凤实验室将发挥在病理学科的特色优势,融合检验、影像等关联学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跨界融合,构建重大疾病的病理“数据基座”,利用跨尺度、多模态技术重新定义疾病,适时推出重大疾病“金凤分型”,精准指导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更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让“金凤分型”逐步成为全球公认的疾病分型标准,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创造精准诊断产业发展新蓝海。

  为此,金凤实验室正实施大科学计划,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启动实施“病理表型组学计划”,组织科学家绘制病理组、影像组、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免疫组及临床体征等跨尺度、多模态疾病全景时空表型组图谱,解析疾病组学特征、细胞时空分布规律与临床表型的对应关系及调控机制。

  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金凤实验室引进科研团队40个、科研人员401人,其中院士团队5个、国家级人才33名,硕博比例超过70%;成功邀请张学敏院士、金力院士、郑海荣院士、张泽民院士来金凤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或者建立院士工作站。

  “我们还将致力于为重庆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特别是在生命健康领域。”徐辉介绍,2023年全国诊断产业产值30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8年会达到5500亿元左右,其中新的诊断技术和服务占比约10%。下一步,金凤实验室将从联动企业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抓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发力,让金凤实验室赋能精准诊断产业发展,成为精准诊断产业创新策源地。

  值得一提的是,金凤实验室还组织科研,着力加快精准诊断领域的原始理论创新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突破。

  目前,金凤实验室已研究制定疾病诊断细分领域的科研任务清单6项,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人才进行“大兵团”作战。

  重庆企业成为国产C919大飞机唯一的原片玻璃供应商

  数读: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82项。

  “公司研发生产的高性能航空玻璃,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高性能基础材料的垄断,成为国产C919大飞机唯一的原片玻璃供应商,对国家有关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做出了突出贡献。”记者会上,市人大代表、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下称鑫景特玻)董事长白一波说,这一成绩,得益于鑫景特玻践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

▲白一波。(记者 齐岚森 摄)

  鑫景特玻成立于2014年,位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司初创时就瞄准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联合高校、企业做目标导向的科技研发,集智聚力,打造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融通发展平台,加快新技术转化,让原创引领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鑫景特玻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盖板、航空与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82项,生产工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比如,该公司研发生产的透明纳米微晶玻璃在华为旗舰机P50系列、Mate50系列、Mate X系列、Mate60系列上规模商用, 首次使中国国产手机在高端电子玻璃应用方面与美国品牌手机处在同一技术水平上, 并且在产品销售方面为客户创造了超预期的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还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多次获得工信部、重庆市、两江新区、民用飞机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和华为公司的表彰,2023年入选工信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原动力,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无论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白一波说,为了让公司的保持科技创新的持续性,近年来鑫景特玻一直着力聚集高水平科技人才,也投入了大量经济成本。比如,仅是技术研发方面,鑫景特玻已投入了数十亿元,这对一家中等规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而言,非常难能可贵。

  对于未来科创中心建设,白一波建议,重庆下一步应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产业创新需求转化为科学问题,组织优势力量协同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发展能级。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新方向,培育壮大新动能。

  记者问答

  记者:永川正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且提出建设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永川有何特点和优势?

  市人大代表、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永川以自动驾驶为牵引,依托汽车制造优势,整合西部职教基地资源,打造集“测试、运营、研发、制造、人才”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测试运营方面,永川自动驾驶路网、场景、车辆规模走在全国前列,是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示范运营城市,率先建成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推出30余个山城典型开放道路测试场景;在生产制造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在人才引育方面,永川是全国知名的职教城,拥有17所职业院校、18万名职教学生。

  接下来,永川将围绕打造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持续推进“两基地五中心”建设,强化联合创新,深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规模效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记者:市科技局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重庆将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市科技局局长明炬:市科技局将积极构建“5+8”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化效能。重点将实现“三强化一提升”,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真正让企业成为科技攻关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强化有组织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和一体化配置;强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推动产业技术需求和前沿科技有效结合;提升过程服务和绩效评估效能,实现科技攻关资源的智慧匹配和攻关任务的“实时管理、动态监测、阶段评估”。

  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明炬表示,重庆将继续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确保到202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超过8500家和6万家。一是实施企业创新揭榜攻关行动,组织科研人员集智攻关,把重大科研项目纳入市级科技专项支持。二是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每年遴选一批科研人员到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择优给予市级科研项目支持。三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比如探索开展“政银联动服务企业创新”改革试点,调整种子基金管理与实施等。四是加大企业创新激励政策落实力度,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应享尽享。五是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开展科技企业进高校、科技成果进区县等活动。

  记者:重庆未来可重点聚焦哪些产业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应如何在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发挥作用?

  市人大代表、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一波:重庆应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制备技术、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环保以及航空航天等新技术运用,培育和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集成创新平台优势,整合创新链上中下游创新主体与创新资源,加强与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对接,培育形成强大的知识集群、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孵化孕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记者:金凤实验室将如何推动“金凤分型”成为国际公认的疾病分型标准?2024年,金凤实验室将推出哪些重大的“黑科技”?

  市人大代表、重庆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到2025年,金凤实验室要基本建成精准诊断产业创新策源地,主要有三个方面要求:一是推动原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应用到临床,形成新的增量市场,为产业增长提供新动力。二是通过疾病诊断理论上的突破带来疾病分型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重构产业价值链;三是发挥实验室高能级平台作用,更加有效聚集国内外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更加高效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孵化加速器等机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2024年,金凤实验室的“黑科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新诊断技术上,正致力于“手持式在体病理成像系统”的研发攻关。该产品主要应用场景是术中肿瘤切缘判断上,技术成熟后能进行手术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将术中等待时间从40-50分钟缩短到5分钟内。

  二是在科研仪器设备上,正致力于“超高灵敏度单分子蛋白智能检测设备”的研发攻关,拟采取单光子传感器、DNA条形码、微流道封装等技术路线,解决其在灵敏度、特异性及通量上的“卡脖子”问题;配合自主研发的单分子蛋白检测算法及感存算一体机等实现大数据实时解析,有望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分子蛋白组学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记者 周尤 杨骏 齐岚森

编辑:杨旻茜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