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在复工复产中优势明显
今年重庆将在五个领域加速智能化改造
3月10日,福耀集团重庆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机械手正在作业,一片片高档汽车玻璃下线装箱。(本报资料图片)王泸州 摄
日前,长安汽车渝北工厂新下线一批汽车。同以往生产方式有所不同,这批新车是在疫情期间,由长安汽车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700多台工业机器人“打主力”生产完成的。
几天后,在渝北空港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通过及时投用3条智能化生产线,复产的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很快制造出3000台智能手机,准备出口非洲。
疫情期间,企业要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复工复产面临挑战,不过随着两年多来重庆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那些已投用智能化生产线的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还减少了用工和成本。智能化,成为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加速器”,也成为重庆工业发展重要引擎。
智能化让企业生产保质保量
“如果是前两年,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会更大。”重庆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蒋鑫宇说,那时生产线工人较多,很容易造成人员扎堆。
作为生产高端摄像头模组的装备制造类企业,天实精工自2月13日复产以来,其产品生产测试环节由以前一人操作一台设备,升级为一人操作整条生产线,智能化生产线带来人数减少,减轻了企业复产压力。
2月27日,复产一周多的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有一批汽车、发动机下线。
小康工业厂区几乎没有直接生产操作的工人,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车间,1000多台智能机器人执行了生产工序,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和全时在线检测。彼时企业员工还没有全部返岗的情况下,智能化生产线让小康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得到保障,使企业复产以来收到不少订单。
实施智能化改造显现出的复产优势,在重庆工业经济另一支柱——电子产业中也得到体现。
目前,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战场”的西永微电园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惠普、英业达、纬创、翊宝等多家智能电子终端企业都已相继复工。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各有提高,特别是通过推进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企业在复产后很快恢复正常运营。
“去年全市共实施12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15个数字化车间和25个智能工厂,智能化生产线让复工复产企业生产保质又保量。”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表示,两年多来,智能化改造在全市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中加快推进,疫情期间,一大批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在复工复产中显现出优势。
智能化带动产业链协同复工
春夏之交,正是榨菜制作原料——青菜头的采挖时节。
“受疫情影响,之前我们多处供货地出现原料缺货,目前货源已经补齐,企业也逐渐加大榨菜生产力度。”涪陵榨菜集团负责人表示,实施智能化改造投用的自动化生产线让员工无需“扎堆”,因此在疫情期间为企业恢复生产提供了相对比较好的条件。同时,员工进入车间前,涪陵榨菜集团还采取体温检测、筛查人员接触史、全面消毒、对人员行动轨迹建立登记台账等防护措施,使复工复产更加安全。
两个多月来,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疫情影响,继而实现顺利复工的企业案例在我市还有不少。
“为减少人员集聚,我们只安排了2/3的员工上班,同样可以保证正常生产。”位于垫江工业园区的重庆辉虎催化剂有限公司总经理冷文俊说,企业自2018年以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改造智能化生产线、购置智能机器人、建设数字化车间等。实施智能化改造后,两年来企业用工成本减少20%,产能提高50%。智能化改造还缓解了企业疫情带来的用工难等问题,并通过无人化、柔性化生产方式,实现有序复工复产。
园区内另一家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重庆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同样实现有序复工复产。近年来该企业累计投入3000万元,新增26台数控设备和5条智能化生产线。完成对摩托车轮毂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企业应对此次疫情更加从容。
“推动已经完成智能化改造的医用及生活物资保供企业持续生产,助力龙头企业快速复工和配套企业加速复工,形成产业链各环节有序复工复产,是全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亮点。”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忠表示,疫情期间,全市共派驻614个专项工作组、6000多名服务指导人员到企业一线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服务,通过智能化生产带动重点龙头企业拉动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链协同复工。
加速工业企业智能化进程
乘势而上,重庆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步伐正加速迈进。
在3月25日举行的2020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市经信委表示,今年全市计划实施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加速工业企业智能化进程。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工业经济面临不小挑战,目前我们正在千方百计抢时间、抢进度,力争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3%。”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表示。
为此,接下来我市将全力推进稳增长,包括推动工业经济快速恢复,稳定市场订单、稳定工业投资,实施“一企一策”推动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满产等。同时,我市还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增强产业链优势互补、产业集群协同联动。其中,全力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是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重头戏”。
今年,我市将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持续壮大“芯屏器核网”产业集群,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柱产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智能制造扩容拓面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5个领域加速智能化改造进程。
文|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