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在渝举行,这是国家级产业对接活动首次走进重庆!
两天时间里,800余家客商齐聚重庆,实地考察,寻找新市场、新机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制造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活动共签约120个合作项目、总投资2012.17亿元。
在国家新的战略部署下,中西部地区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产业转移带来新发展机遇。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通过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加大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力度,有利于优化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企业来说,也是开辟新市场、抢抓新机遇的好时机。
寻找新机遇——
为啥选择重庆
“我叫王忠,我其实不是重庆人,办公地点在上海,但是家落户在了重庆。”
“为什么落户在重庆呢?因为重庆的幸福指数很高。”
开幕式上,安道拓中国区座椅副总裁王忠代表签约企业发言,开头的一串话,引得台下一片掌声。
安道拓是一家座椅上市公司,2003年落地重庆。“ 经常有同事问我,昨天也有同仁问我,为什么选择重庆?重庆有几个优势,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办事方便快捷、产业服务精准。前面两项是硬条件,后面两项是软条件,我们作为企业最看重的就是企业服务。”王忠谈道。
“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将在重庆加大研发投入。下个月初,我们将扩建研发中心,打造中国区主要的研发中心。重庆有很好的条件,未来五年,借助这个研发中心会有更多项目落户重庆。”王忠说。
接过王忠的话筒,华峰集团副总经理姜曦也分享起13年来在重庆感受。
“来渝发展13年,各级领导来我们企业指导,通过良好的营商环境,华峰集团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连续启动建设项目21期,现在完成了16期,正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才展示了我们华峰的速度。”姜曦表示,重庆创新氛围浓厚,拥有天然气等充足的要素保障,拥有亚欧国际铁路和长江三峡黄金水道等重大交通连接通道,区位优势突出。
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良好,是吸引众多企业落地重庆的重要原因。本次产业对接活动,重庆相关部门和区县更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向国内外企业抛出橄榄枝。
早在对接活动开幕前,重庆就公布一批千万级政策“大礼包”。如支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渝落户或设立总部,给予其最高1000万元奖励。
专题对接会上,针对六大产业,各区县更是铆足了劲。因为只有短短几分钟推介时间,每个区县代表人上台前反复琢磨,争取让企业家们有更多了解。有一个区的负责人甚至将手机号码打在大屏幕上,“24小时开机为你服务”,他真诚的态度博得现场一阵掌声。
据统计,此次产业对接活动,15个省市在渝就120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合同金额共计2012.17亿元,覆盖电子、汽车、材料、装备、消费品、医药等行业。
11月21日,800余家客商还前往重庆各区县实地考察、商业洽谈,力争再推动一批产业转移项目落地签约。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也向企业家们表示,“真诚欢迎五湖四海的客商朋友们,常来重庆、选择重庆、投资重庆,重庆将以最优的服务做好企业来渝投资工作,承接好产业转移,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营造最佳营商环境。”
注入新动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为什么进行产业转移,这对重庆有哪些利好?
从本次产业对接活动的主题“共建东西互济新格局,打造内陆产业新高地”,便可窥知一二。
其一服务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其二突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点方向。当前,重庆正加快构建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承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产业转移,无疑是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认为,这是必然选择,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他表示,产业转移将带动重庆生产力布局稳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新台阶。其次,从对口支援到产业转移,从东部率先发展到中西部加紧跟上,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产业转移还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朱宏任说。
这次产业对接活动上,记者注意到,六场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均对应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作为主导产业,本次产业对接活动上,电子行业签约16个项目,合同金额共计780.12亿元;汽车行业24个项目,合同金额共计310.7亿元;材料行业7个项目,合同金额共计287亿元。
这些产业的引入,也必将进一步完善重庆产业布局,达到强链补链延链的效果。
其实,近些年来,重庆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就没有断过。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333个。今年步子更大,前三季度已承接292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效果如何呢?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重庆先后承接了比亚迪动力电池、信质驱动电机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项目,有力促进全市汽车行业加速向智能网联新能源转型升级。
像璧山引进比亚迪项目,在重庆弗迪锂电池生产车间,每6秒钟就有一块刀片电池下线;大足引进江西环锂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将填补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汽车动力电池全链条回收的行业空白等。
近年来,类似的产业转移项目越来越多,在多方资源的整合集聚、优势叠加之上,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驶入发展“快车道”。
此次产业对接活动,重庆相关部门和区县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大在电子、汽车、材料、装备、消费品、医药六大行业的引入,也是在加快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新未来——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产业转移不是一时之功,也并非所有产业都要承接。未来,重庆将如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传统来看,产业转移是梯度转移,东部产业升级了,把落后生产产业让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形成了梯度发展的格局。
“新形势下,重庆在产业转移中不能走这样的路,要立足于自身的产业资源禀赋,利用在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基础,以及在整个中国发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求得新发展。”朱宏任说。
产业转移背后是科技创新能源、人力资本、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的协同配合。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看来,重庆目前正在往这个方向在转变。重庆全面分析关键产业链的现状、问题和前景,找准产业链上下游堵点、难点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沿海地区无论是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了无人工厂、黑灯工厂。重庆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增强与承接产业的匹配度,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王一鸣分析,重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还相对比较滞后,建议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一个全链条数字化环境。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建设承接平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加快绿色转型,为产业转移腾出能耗和碳排放空间。
当前,重庆正以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重点,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构建目标企业库。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从重庆的产业底蕴、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来看,重庆都有自身优势所在。
相信在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重庆能够抓住窗口期,在产业、技术、资本、资源等方面的实现精准对接合作,为制造强国建设和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重庆力量”。
记者 梁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