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述良(左一)正在与专家讨论病情。(受访者供图)
郭述良终于可以多睡一会了。在过去50多天的时间里,缺觉是他的常态,有时凌晨1点睡,4点就醒了,因为总是睡不踏实。
“就想看一眼危重患者病情怎么样了。”郭述良说。
作为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郭述良是重庆市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万州片区专家组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自1月21日重庆确诊首名新冠肺炎患者以来,他就坚守在抗疫一线。3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电话联系上正在万州进行医学隔离的郭述良时,他说:“重庆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定点医院,他把自己当“病人”全流程走了一遍
1月30日,作为4个集中救治医院之一,由黔江中心医院儿童医院改建而成的黔江片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开始接收确诊病例。
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儿童医院改为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医院,难度不小。1月26日,作为黔江片区组长,郭述良与其他专家各施所长、通力协作,迅速指导医院从硬件平台、人员团队、技术能力、流程规范、培训科教等多个方面,全面启动集中救治医院建设。
在收治病例前,郭述良又带着所有人全程走了一遍,从门诊、检查、确认是否疑似,到最后确诊救治,郭述良一边走,一边站在病人的角度给医院找问题。等到一个流程全部走完,已经过了3个多小时。
郭述良说,只有把自己当成“病人”走一遍,各个环节都“过关”了,才能放心。
为了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黔江片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指挥室还安装了多媒体交互式视频,接通了5G,为专家组非接触式诊察病人、与病人沟通、会诊和讨论病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后,该方式也在其他定点医院推广应用。
用“三个四”的救治方案,实现万州片区“清零”
3月11日下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最后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标志着万州乃至整个渝东北片区在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实现“清零”。
“清零”的背后,也凝结了郭述良太多的心血。2月13日,郭述良奔赴万州,担任万州片区专家组组长。如果说黔江片区集中定点救治医院是从无到有,那么初到万州,郭述良最大的感觉就是人员紧张。
“那时,医护和设备都不够,要管的事情又太多。”郭述良说,万州片区本就属于重庆疫情发展最重的地区,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数量最多,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也最多,而专家们不仅仅要管确诊患者的救治,还要负责疑似患者的筛查、发热门诊的日常工作等等。
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重症及危重症病人,专家组的成员大多无法入眠,郭述良有时凌晨4点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这样不行,要集中力量救治确诊病例。”经过调研,郭述良提出了“四轴联动”“四圈分治”“四类分管”等“三个四”的救治方案。
第一个“四”,是把具体工作重点分成四部分,四部分分工合作,互相联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是第一个轴,负责协调设备、人员等相关资源的调配;三峡中心医院是第二个轴,承担确诊病例的定点救治工作;第三个轴是各级专家组,针对每一个确诊病例,通过全科会诊拿出个性化的医疗救治方案,并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第四个轴就是一线医护人员,主要负责实施具体医疗救治工作。
第二个“四”,是将万州片区划分为“四圈分治”,分板块各个击破。三峡中心医院在院的危重患者、重症患者、普通型轻型患者是其中三个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渝东北片区10个区县的定点医院的救治患者。郭述良介绍,不同圈的救治重点是不同的,救治危重患者,就要集中专业团队攻坚,降低死亡率,努力让患者向重症、轻症转变;救治重症患者就要阻止病情向危重发展,努力让患者康复或向轻症转变;救治轻症患者,尽力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阻断向重症、危重症发展。
最后一个“四”,是对四类不同人群由不同单位实行分管和救治。“三峡中心医院最开始既要管确诊,又要管疑似,还要管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工作量大又不集中,难于兼顾。”郭述良将人群划分四类后,确定了不同的分管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宿舍被指定为发热症状患者集中观察点,由该校负责。三峡中心医院承担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万州区人民医院负责无症状感染患者和疑似病例的医疗救治。
与死神比速度,全力抢救危重型患者
在三峡中心医院,每一例危重型患者都会经郭述良之“手”,炎症风暴、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面对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郭述良绷紧了神经。
在郭述良看来,虽然面对的是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上ECMO(人工肺)等危重疾病救治的手段和技术都应该开展起来,“我们必须跑在疾病前面”。
56岁的李明(化名)就是一个凶险病例。2月16日,李明病情进行性恶化,氧饱和度仅70%、心率186次/分,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为150毫米汞柱、血气pH值6.95……当天上午10点,郭述良在查房时就发现李明病情危重。在随后的大组讨论会上,郭述良提出必须提前准备ECMO。
然而,三峡中心医院并没有这种设备,整个渝东北地区也未开展此项技术,更没有相关的操作人员。而且,全市的ECMO仅有10台左右。
傍晚6点,李明病情再度恶化,经郭述良建议,专家们商定尽快给李明上ECMO。经市卫健委协调,重医附二院医护团队携带ECMO当即从主城出发赶赴万州,西南医院两位专家也连夜奔赴万州参与抢救;与此同时,郭述良带领专家们一边讨论病情、一边实施抢救,为上ECMO争取时间、创造机会。
17日凌晨1点30分,医护人员和设备全部集结到位。经过4个多小时奋战,万州第一例ECMO抢救成功。
早上6点多,郭述良拿到李明的最新指标数据,氧饱和度已升高到92%,一夜未眠的他这才松了口气。“这是一场硬仗,必须争分夺秒,如果我们一睡下,病人就可能永远睡过去了。”
3月11日,万州在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后,郭述良开始了医学隔离,但他并没有闲下来。“手上有3个新冠肺炎课题,临床上有些没弄清楚的问题还有待研究。”郭述良说,作为呼吸科的“老兵”,面对呼吸传染病,他责无旁贷。
文|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