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8月17日第5版
核心提示
8月16日,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在渝揭牌成立。百余名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新闻业界相关人士参加活动,围绕区域性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城市国际传播、国际传播中的叙事体系与话语体系创新、打造国际传播的重庆辨识度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献计献策。重庆日报特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生动讲好新时代重庆故事
刘伟玲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伟玲
在“两个大局”背景下,国际传播战线承担着重大历史责任,必须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成立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深化央媒与重庆的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是各方共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大外宣格局中又增添了一个力量强大的支点和动能充沛的增长极。
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肩负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使命。下一步,中国日报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重庆的外宣工作,特别是积极参与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丰富的国传经验、特色资源和渠道平台,与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一道,生动讲好新时代重庆故事,通过向世界展示好重庆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风貌,诠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重庆经验
陆彩荣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陆彩荣
作为我国最早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重庆依托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重要机遇,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了极具价值的重庆经验。
长期以来,中国外文局与重庆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传播实践中,中国外文局和重庆分享内容、共建渠道、互通资源,通过强强联合、协同协作,共同讲好新时代的重庆故事、中国故事,取得了丰硕成果,结下了深厚友谊。
作为承担党和国家对外宣介任务的国际传播机构,中国外文局将更好服务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希望以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为契机,与广大西部省市在国际传播融合创新上精准对接、深化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传播平台,推出更丰富的国际传播精品、组织更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活动、培养更高水平的国际传播人才,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携手同行 开创国际传播工作新局面
陈陆军
中国新闻社党委书记、社长 陈陆军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今天,重庆市成立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践行探索、一次面向未来的组织创新、一次重构外宣格局的具体行动。我们对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致以敬意,并非常乐意一起携手同行,开创国际传播工作的新局面。
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山水之城”格局、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我们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撑。
当前,中国新闻社也正在强化“全球华文传媒资讯中心”“海外华文媒体旗舰”建设,打造“全球华文资讯传播共同体”。让我们一起讲好中国重庆故事、一起讲好中国西部故事,一起讲好中国故事,携手开创国家国际传播的新时代新征程!
一起创造国际传播的城市叙事和陆海叙事
王跃华
中央广电总台CGTN副主任 王跃华
山城重庆是一个充满活力激情的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也是世界了解认识中国西部的重要窗口。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赋能重庆国际传播,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国际传播实力。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高度重视与各地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合作,精心打造了一批突出地方特色的国际传播品牌,也与重庆建立了广泛紧密的联系。在《万亿城市》系列报道《重庆亿事》中,我们70多人的团队连续五天走访重庆标志性地点,发掘代表性产业,采访政商界嘉宾,以融通中外的视角解码重庆的发展之路,向海外受众展现了一个魔幻、立体、现代的魅力之都。
山水相间、文化厚重、别具一格的重庆在国际传播方面有资源、有禀赋。CGTN将发挥优势,携手重庆积极探索内陆城市开展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共同建设区域性国际传播中心,一起创造中国国际传播的城市叙事和陆海叙事,更加精彩地讲好重庆故事、中国城市故事和中国西部故事。
开展全方位合作 努力实现共赢
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 方勇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在重庆成立了,这是重庆新闻传播界的大事,也是中国新闻传播界的大事。
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十分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里还有得天独厚的三峡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重庆也是举世闻名的“桥都”,“架桥”就是沟通,就是传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代伟人毛泽东气势恢宏的豪言壮语,发人深思、启人心智。今天,重庆立时代潮头,开风气之先,筹划成立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这无疑是重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担当之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重庆宣传文化界有着良好交往的历史。我所是新闻传播学国家专门研究机构,是党和政府在新闻传播学领域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们将按照社科院党组的部署,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研究所的学术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举全所之力开展与重庆的全方位合作,努力实现共赢。
更好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姜铁英
新华社瞭望智库研究院副院长 姜铁英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显示出强大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截至2023年5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送202万标箱,线路通达中国18省(区、市),联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年来,累计发送跨境货物近428万吨。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的重庆带来了又一次历史性机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在重庆实现战略性对接,有助于推动中国、欧盟、东南亚国家建立更为稳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要更好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优化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要找准传播群体,特别是针对海外青年群体,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消费偏好、内心诉求,创新国际传播形态;要加强技术赋能,运用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推动以GPT为代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国际传播深度融合。
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于运全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 于运全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传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际传播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目前以国际传播中心为名的地方国传机构已超过了20个,其中有一半都是在今年成立的,地方国传中心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联合更多的区域国传中心,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是我们应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理念上,地方国传中心应当树立全球视野,坚持国家站位,胸怀世界、脚踏实地地讲好多层次、有人情味、有温度的本土故事;在机制上,地方国传中心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建设方案和评估体系,助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资源上,地方国传中心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理论支撑。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的宝贵经验就是在机制建设、人才建设探索出一条与自身实力、区域特色相适应的独特道路,这是值得各方借鉴学习的重要经验。
共同对外讲好重庆故事中国西部故事
王峰
中央广电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副召集人 王峰
国际传播是场持久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一代代坚持,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把国际传播做得更好。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让中国对外传播队伍又增加了一支生力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总台华语中心的重要职责使命。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精品力作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总台华语中心和重庆的缘分很深,重庆为我们诸多节目提供了素材,《远方的家》《记忆乡愁》都给重庆做过多期节目,新媒体也为重庆做过长达9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何以中国·渝见》。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树立了“连陆海,通世界”的宏阔目标,华语中心愿意与总台重庆站、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在视频节目、新媒体领域等进一步探讨合作交流,共同对外讲好重庆的故事、中国西部的故事。华语节目中心也愿与大家一起担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共同向大家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并肩奋斗 聚力合奏西部声音
王廷尧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云南国传中心主任 王廷尧
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云南国传中心)自成立以来,抓实机构建设、技术赋能、平台建设、活动组织等工作,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我们运用大数据技术,初步实现公共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平台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旗下澜湄传媒整合省内及央媒国际传播资源,面向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开展国际传播;针对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受众群体,摸索各国年轻人爱听爱看爱读的风格和产品。在你来我往中,让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民认知彼此、了解彼此、携手彼此。
近年来,云南国传中心与包括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在内的兄弟省市媒体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地方国际传播主体跨区域联动、跨媒体协作、跨平台融合做出多次有益尝试。作为国际传播战线上的老朋友、好伙伴,云南希望借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成立契机,同重庆并肩奋斗,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传播平台,推出更多讲述滇渝好故事的国际传播精品,聚力合奏西部声音,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用精准传播方式展现大美中国形象
姜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姜飞
当前国际传播正面临着至深、至精、至难的阶段。“至深”体现在制度博弈上,国与国之间的传播,最难点就在于制度价值的国际传播;“至精”体现在作为舶来品的传播学和新闻学,在中国化过程中,新兴传播技术、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传播形势背景下,逐渐进入到了最精微、需要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来深刻调整的阶段;“至难”则体现在文化认同和传播效果上,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最大和最终的媒介也是人,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符合人心和人性的生活方式国际传播是新阶段可以考虑的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使命职责,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把重庆的美好,重庆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国际传播领域转化为可爱、可敬、可信的大美中国形象。
记者 王亚同 何春阳 卞立成 崔力 实习生 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