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城市国际传播

以国际传播助推城市软实力提质升级

  • 重庆日报客户端 2023-08-16 11:27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姚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等目标愿景,为我们深入研究和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了根本遵循。软实力看似无形,但却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主旨。借助国际传播提升城市软实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提炼内容。做好国际传播、提升城市软实力,首先就要明确“我是谁”的文化内涵,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首先,要从“学”理中细化中国方案,“以文传声”展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交汇之地,重庆要主动运用、阐释、推广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确保文化交流不只停留在文化表层,更加以“学”理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设计国际传播项目时,要更加关注中国道路,更加理直气壮地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阐释。其次,要从“文”理中阐释中国精神,“以文化人”传播好“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虽有数千年的文明赓续,却并无文化扩张与对外传教的历史传统。中华先贤早已对此作过深入阐释。孔子强调对待自己要“人不知而不愠”,孟子主张对待别人要“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这与西方所一贯奉行的“天定命运”大异其趣。因而我们更需树立起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讲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故事。最后,要从“道”理中凝练中国价值,“以文载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城市软实力,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以城市特色和地方经验为抓手,注重阐释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当前,世界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中国“立己达人”的文化价值观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正是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所应紧密围绕的核心“道”理。

  研判对象。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就要通过扎实调研、精准传播和务实交往,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好组织及友好人士建立紧密联系。首先,有针对性地确定国际传播重点区域和国家、地区。根据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地方外事工作要求,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发掘新的交往重点。要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机遇,拓展欧亚,紧盯中亚、南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加强交流合作。要抓住大国,研究和探索在美国主要城市举办影响力更大的民间外交与城市品牌活动,加大与英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民间友好组织的联系交往,拓展中俄民间友好组织之间的机制化交流。要加大与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传播与民间交流投入,特别是通过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务实合作。其次,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格局。打造重点文化品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组织新闻发言人、国际评论员、专家学者、文化使者、出境公民等队伍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与重庆故事。同时,要创新对外文化贸易方式,发挥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区域龙头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把影视剧、书报刊、数字文化等打造成拳头产品,努力提高国际文化市场占有率,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更好展示中华文化、西部文化、重庆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关照西方社会的“三中一少”群体——中青年、中低收入、中小企业和少数族裔。作为在“资本全球化”浪潮中受损的阶层和群体,他们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兴趣度与好感度反而更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民调对华好感度曲线虽反复波折,但青年群体的对华好感度却始终坚挺地高于中老年群体,“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政治语汇对于他们而言已不再是和父辈一样的文化禁忌。因此,开展“Z世代”国际传播与青少年对外交流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工作,不仅要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和青少年特点,还需要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新观念以改进工作方法。要更多规划组织青少年国际交流,培养涵育中外友好事业接班人。

  突出特色。从古至今,重庆一直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淬炼出了重庆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国际传播工作也要注重“大气谦和”,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城市软实力方面发挥灵活多样、润物无声的独特优势,为重庆提升国际知名度、能见度和美誉度奠定重要民意基础。一是积极在境外举办城市形象推广活动。可以依赖的力量包括四类:友好城市的官方机构、本市赴海外的大型访问团、当地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及其他爱国人士、商业性的国际公关公司。为此,要善于推动国际传播和民间交往的协同开展。二是加强对外传播基础工程建设。要在各类对外宣传中植入重庆的城市精神和标识元素。可以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设城市品牌专栏,引导在重庆居住的“老外”用其各自的母语写作,并定期精选其中篇目,出版不同文种的国际图书。三是创建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中心。借助重庆文化产业发达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艺术家、表演团体、文化机构来渝交流或落地。积极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精心打造一批展现重庆形象、富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精品项目。四是打造彰显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在驻渝领事馆、外企与外籍居民集中的街道和社区,组织美食风情节、旅游文化节、流行音乐周等大型文化活动,增强重庆作为国际文化资源交互枢纽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窗口的功能。五是促进国际文化公共空间繁荣发展。引导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加强与国际人士的交流互动,围绕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引导驻市外籍居民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加认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丨姚遥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