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众志成城抗疫情

抗“疫”战中的病毒“捕手”——记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团队

  • 三峡都市报 2020-03-16 14:58

  庚子新春,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万州这座城市的和谐宁静。

  当疫情防控的集结号吹响,全区各级各部门火线集结,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合力抗疫。

  在万州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还有这样一支“神秘”的队伍。

  被称为新冠病毒“捕手”的他们,同样身披白色“战袍”,却很少出现在公众眼前。他们每天都在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用手中的核酸检测“武器”和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捕获病毒,让病毒无所遁形……

  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便是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团队。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作为全市首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团队之一,不仅承担着万州新冠病毒标本的采样检测,并对开州、云阳、巫山等8个区县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疑难标本进行复核检测。截至3月15日24时,团队累计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7948人次。

  他们不怕辛苦、连续作战,坚守抗疫最前线,以专业和敬业展现检验力量,凝聚“万州经验”。

 

 

  闻令而动,他们是冲在前线的“先锋队”

  1月19日,晚上11点左右,万州区疾控中心接到新冠肺炎感染疑似病例报告。

  “做好防护,立即进行检测,争取尽快出结果。” 样本送到后,微生物检验科科长郎中凯、副科长的王恒芹以及检验员贺良、袁满沙立马进入实验室,快速完成病原学核酸检测。最后,该病例被确诊为重庆市第二例、万州区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面对未知病毒,毫不退缩,而是与其面对面拼命“交战”,这就是疾控人。

  “去年12月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后,中心就持续关注并分析流行趋势,还提前储备了部分相关物资。”郎中凯说,这一仗他们做好了准备。

  “开局即决战”。做好准备的不只是郎中凯。

  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后,区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员保持战备状态。中心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控狙击战。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职责所在,我必须冲锋。”赵娜是质量管理科的一员,原本已经到海南过春节,疫情发生后,她时刻牵挂着万州的疫情。大年三十晚上,接到通知,没有推辞,连夜启程,连续开车20几个小时,行程1500多公里,从海南赶回万州,一到万州连家都没回,就直奔岗位,立马投入到工作中。

  团队不但承担万州本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培训工作,还负责巫山县疑似病例样本筛查,随着疫情的发展,样本增多,微生物检验科9名人员连续几个昼夜,超负荷工作,体力不支。

  党员程永红理化检验科科长,党员张洪琼质量管理科科长,他们主动与微生物科协作,组织科室年轻同志加入到微生物科参与样品的检验工作,其余人员做好配合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为微生物检验科24小时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确保每一个的结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他们在安排和采样工作后,由于人员紧张,还主动申请下乡采样,有时结束采样回来已是凌晨,没有半句埋怨。

  与此同时,中心统一部署和安排,陆续从其他科室抽调检验人员15名,分成3个检测组,24小时不间断开展万州新冠肺炎样本核酸检测;同时,还承担渝东北其他8个区县疑难样本复核工作。并紧急采购1台实时荧光PCR核酸检测仪,连夜开展人员培训,迅速投入检测工作。

  全体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正面“交锋”,一份份检测报告迅速出炉,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为疫情防控争取了主动。

  然而,疫情,依然严峻。

  在万州区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指挥部协调下,市卫健委先后调拨4台PCR核酸检测仪,市疾控中心陆续派出6名检验专家、调配1台核酸提取仪支援万州核酸检验工作。

  区卫生健康委也紧急从全区二级医疗机构和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抽调48名专业人员,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抽调160名医护人员组建80个采样小组,负责样本采集工作。

  区疾控中心克服春节期间全国物流不畅、货源奇缺等困难,紧急采购2台核酸提取仪、2台超低温冰箱、4台离心机、24把移液器等一批检验、检测必备的关键设施设备,在48小时内完成第二个核酸检测实验室筹建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连夜对抽调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和检测技术培训,共计200余人次。

  从检验人员、检测设备、到检测速度全面升级。

  至此,这支由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勤学笃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90后“新兵”组成的战疫冲锋队,全部集结完毕。

  检测快一点,希望就多一分。他们每天24小时与病毒“面对面”,他们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他们用责任担当诠释着初心使命,用无怨无悔笃定最美的逆行。

  胆大心细,他们是抗疫战场的“排雷兵”

  昨日清晨,不少人还在睡梦中时,甘雨露就来到了办公室。三道门、全副武装后,他走进了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之一——新冠病毒实验室,开始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从病毒灭活、核酸提取、体系配制、上机扩增到最后结果分析,至少用时6个小时,核酸检测过程不仅复杂繁琐,还充满危险。因为,每一份样品都可能是传染源,核酸提取的震荡、离心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一不小心就可能将自己暴露。

  “我是党员,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上。”但面对风险,这个只有25岁的小伙子毅然冲在前。从1月20开始便住到了单位,和同事一起日夜轮岗。

  随着万州核酸检测范围的扩大,样本日益增多,压在检测人员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分秒必争。”一次,甘雨露从早上9点进入实验室,除了中途出来更换防护装备,他连续工作了26个小时。憋闷、疲惫、被口罩勒肿的耳朵……从实验室走出后,甘雨露差点晕倒在地。

  越是艰难险阻,越是迎难而上。检验人员以身排雷,用身躯筑起抗疫坚固防线。

  从万州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检验人员几乎不回家,累了就在休息室睡一会,醒了一头扎进实验室。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实验室的灯光便从未熄灭,他们24小时不停检测,确保每批样本8小时内完成检测并出具报告,最多时一天检测近2500人份样本。

  “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我不能离开工作岗位。”已经连续奋战50多天的王恒芹说,“疫情不散,我就坚决不退。”

  疫情发生后,王恒芹负责每一份检测报告的最终审核,以及疑难样本的处置。2月29日,她78岁的母亲不慎摔倒,导致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坚强的王恒芹泪如雨下。但只一瞬,她就擦干眼泪,继续坚守。直到母亲住院后的第3天,才匆匆去看了一眼,待了不到10分钟,便又返回岗位。“坚守岗位,打赢这场战争,为了更多人的健康,妈妈会理解我的。”

  舍小家,为大家。

  50多天以来,检验团队全部一直奋战在一线。他们中有亲人生病住院和去世,但是他们为了能够早一点出结果,都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他们每天近距离接触病毒,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他们有的工作时间最长达24小时以上,有的忍受生理期带来的不适;他们即使被闷得满头大汗和缺氧,面部皮肤被压迫发青、甚至破损,至始至终都无怨无悔,坚持发扬敢打硬仗、连续作战的精神,出色完成任务的同时,截至目前,实现了实验人员的零感染。

 

 

  无畏病毒,他们是勇往直前的“铁战士”

  3月13日7时,天刚蒙蒙亮,小雨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区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内,却早已灯火通明。

  采样组人员正有序地领取一个黄色的塑料口袋和一个蓝色箱子。口袋里装的是口罩、帽子、手套、鞋套、防护服和消毒水等防护用具,蓝色箱子是采样箱,里面装着各种采样工具。

  采样工作不仅要走街入户,还经常会面对被采样人员呕吐和咳嗽产生的飞沫,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采样组人员被称为“铁战士”,而这些,便是“战士”们冲锋一线的全部“装备”。

  “杨益朵前来报到领装备!”这洪亮的声音,出自一名看起来娇小文弱的女生口中。

  27岁的采样人员杨益朵,当天接到的任务是去集中隔离点采样。她熟练地清点好防护用具后,将采样箱挎在肩膀上,便来到大门口等待出发的车辆。

  杨益朵并不是万州本地人,她主动放弃了春节回家和家人团圆的机会,近五十天以来,一直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在这片她热爱的土地上。

  疫情暴发初期,也是采样组最忙碌的时候,常常凌晨才回单位,在宿舍里休息两三个小时便又要出门采样。

  他们几乎跑遍万州所有镇乡街道开展入户采样工作。一些小区的电梯关闭了,就一楼一楼地爬上去。乡村里车到不了的地方,就只能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徒步前往。采样完成后,脱下来的防护服往往都被汗水浸湿了。

  在被采样人员积极配合的情况下,采样工作大概只需要一两分钟,而这短短的一两分钟,正是采样组人员离病毒最近的时刻,也是最危险的时刻。

  “当拭子进入鼻腔咽喉部时可能会引起不适,出现咳嗽、呕吐等反应,而此时他们的呼吸道处于敞开的状态。”这时,采样组人员不仅要耐心安抚被采样人员的情绪,还要迅速完成采样。

  当记者问到这个瘦小的90后女生与病毒“零距离”是否会害怕时,她斩钉截铁地摇了摇头。“我是学检测专业的,有充足的采样经验,而且经过了专业培训,我也充分相信我们的三级防护措施。”

  谈话间,车已抵达门口,杨益朵紧了紧采样箱的背带后上了车。她的背影虽不高大,但坚定而自信。

  “最忙的时候我们从各个医疗机构抽调了160多名采样人员,分成了80个采样小组,最多的一天完成了2500人次的采样工作。”区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程永红作为核酸检测团队采样组组长,负责采样工作的统筹安排。

  每天的采样工作完成时,早已夜幕降临,采样组人员陆续下了班,而程永红的工作却还未结束。

  他要等到所有组员采集样本完毕,做好收集核对、数据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还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程永红办公室的那盏日光灯,往往要亮到下半夜。

  “每天都会有新的采样名单送来,名单上便是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务。”程永红每天都要根据新的采样名单,安排大家第二天的路线和任务。保障组根据每个人分配的采样数量配备防护用具,大家有时一忙就忙到次日清晨。

  不仅如此,有时晚上会临时接到采样任务,为了让同事们多休息一会儿,程永红便与另一名同志一起穿好防护装备提着采样箱赶往现场。“我们是党员,这个时候就该我们上!”程永红说道。

  每一个被采集的样本背后,都有他们的努力和汗水。直面病毒,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筑牢保障,他们是坚不可摧的“防护盾”

  每一轮实验结束后,待实验人员离开,穿戴三级防护的消杀组人员们便会立即出现在新冠病毒实验室里。

  他们“全副武装”,开展细致的消毒工作。

  细到什么程度呢?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内,不光要对空气和物体表面,以及每一处地面进行含氯制剂的喷洒消毒,还要用75%的医用酒精仔细消毒各种设施设备和桌椅,连门把手、墙角等毫不起眼的地方,他们也不会轻易放过。

  在采样、检测工作开展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医疗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次生危害。

  “对于吸样品的吸尖、盛样本的容器等耗材,以及实验过程中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医疗废弃物,我们每天都会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收集打包后,进行高压灭菌,然后按照相关规定,统一交由医疗废弃物处置公司进行处理。”负责实验室消毒工作的质量管理科科长张洪琼介绍。

  另外,疫情防控期间采样和检验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也要进行专门的分类打包,然后统一处理。

  “消杀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整个团队的安全。”张洪琼说道。

  疫情出现以来,这个坚实的“防护盾”,一直在为整个核酸检测团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每一名团队成员的生命健康“护航”。

  展现检验力量,凝聚“万州经验”

  疾风知劲草,猝炼见真金。

  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能检验一支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繁重的工作面前,团队成员们没有被困难和压力打倒,他们能吃苦、有朝气、越战越勇!

  “疫情发生后,我中心一开始就组建了由27人组成的核酸检测团队,执行采样、检测和消杀工作,始终坚持标本检测日接日清,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及时提供了科学数据,为我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始终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消日清,确保了实验室人员‘零感染’和环境无污染目标的实现。”郎中凯介绍,每次检测结束报告发出后,团队成员们一起总结检测技术,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精准度,做到标本量最大化。

  团队率先开展多样本检测,在不断摸索中优化样本提取时间和核酸检测时间,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凝聚成核酸检测的“万州经验”……

  近日,区人力社保局对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团队作出了记功奖励的决定。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一项“神秘”的工作,但其实更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核酸检测团队成员负重前行、全力以赴,以科学严谨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无畏的态度,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光和热。

  这份荣耀,他们当之无愧!

 

  文|余继虓 辛晨

  图|冉孟军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