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长巷,聚拢起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五一”假期,除了传统景区、商圈、网红打卡地之外,一些藏在重庆街头巷尾里的特色小店,同样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不被工作所拘束,成为一个老板,为自己打工,是许多人的梦想。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开一家小店,不为发财,只为悠闲度日。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庆新增小店数量超过3万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二。这表明,重庆包容的市场环境,成为了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最佳试验场。
过去,不少人受制于资金匮乏、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创业梦”止步不前,始终停留在梦与想的阶段。
而在当下,不少有文化、有理想,生活无忧、工作体面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加自在的生活,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老板梦,纷纷选择为梦想“买单”,转行干起“个体工商户”,开起了一家家独具特色的社区小店,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带动了灵活就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开小店创业?这些小店生存现状如何?小店背后蕴含着年轻人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店老板梦很美,但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让许多人铩羽而归,直呼自己“在为员工打工”。
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这些承载着年轻人创业梦想的特色小店,连接着千行百业,服务着千家万户,让平淡的社区多了一份烟火气与诗意,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深入剖析年轻人开的社区小店,就会发现失败各有各的原因,但成功案例却不乏共同的特点。
一是特色鲜明,极具个性和影响力。成功活下来的小店,往往都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如有的小吃店老板擅长摄影,会拍下温馨瞬间送给客人;有的火锅店老板擅长书法,经常有客人讨“墨宝”;有的咖啡馆老板擅长绘画,每一杯咖啡杯上的图案都力求亲自手绘……许多小店老板,本身就是一个“活招牌”,很多人都希望能和他“交个朋友”。
二是装修文艺,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些特色小店,大多追求个性化和审美的多样化,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浓厚的人文气息,能够有效拉近与客人的距离。如一小吃店老板,从铜梁老家搬来了瓦片、木门、石槽、木桩等老物件,让很多顾客产生情感共鸣,经常性地光顾。
三是线上线下结合,好店不怕巷子深。这些特色小店老板,大多都懂流量和新媒体运营,经常在各类社交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即便小店藏在深巷,也总能吸引品性相投的朋友,通过社交平台找过来。
四是恪守本源,坚信好产品才是生命力。老板们都想通过店面设计、氛围营造、营销策划、产品包装等,把特色小店打造成“网红店”,但他们更坚信:做好产品才是王道。产品的文化、网络属性,是获取流量的关键,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才是让社区居民无距离感的根源,这也是小店与社区美美与共的诀窍。
五是控制人力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还应该看到更重要的是内容特色、产品特色,就是一个葱油饼、一道茶点也有“原创”。这些小店老板,大都既是老板,也是员工,既当“产品经理”,也当“营销总监”,既是总经理、会计,又是出纳、司机兼助理……许多事亲力亲为,一人扮演多个角色,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这样有效控制了人力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小店不小,是因为小店承载着年轻人的梦想。
透过现象看本质,开小店就是年轻人创业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小店是一种投资小、灵活性强的创业项目。
万千小店是城市发展的“温度计”,也是稳就业的“大阵地”。实际上,很多风靡全球的百年老店,都是从小店做起;大量巨型民营企业,也是从个体工商户起家。
小店不“小”,名为“小店”,却事关经济发展的长远未来。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他们的朝气、开拓、创新,会让小店日益散发出大事业的光芒。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既然是创业,收益和风险就会成正比。虽然开小店收入可期,但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须知,人生没有标准的成功,不必处处模仿跟风。只有脚踏实地、找准机遇,最终才会有收获。
小小的店,承载着大大的梦想。一个个向阳而生的小店,让众多年轻人创业的梦想落地开花。
创业就像是种上一个种子,让这颗种子破土成苗,再长成小树,继而茁壮长成大树,往往需要良好的环境。只有根据小店的行业类型、经营特点等,给予差异化的帮扶,为充满生命力与烟火气的小店“精准添柴”,才能让每一个小店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文丨周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