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从四个“一”看协调发展

一条轨道 加速同城发展

  • 今日重庆杂志 刘晓娜 2022-11-04 15:49

从四个“一”看协调发展

  策划 | 彭德术 张军兴 杨光毅 陈文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近年来,重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推进高质量协调发展。

  今年6月,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不断提高全市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

  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协调发展新画卷正在重庆大地上铺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提速构建,重庆主城都市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有力有效。

轨道上的都市区(摄影/唐安冰)

一条轨道 加速同城发展

  今日重庆首席记者 刘晓娜

  “增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强化中心城区极核功能,做靓一批城市功能新名片,梯次推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在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中更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今年8月6日下午1点58分,随着一趟列车从江津圣泉寺站开出,重庆首条市域(郊)铁路江跳线正式通车。这一天,距离江津被划入重庆主城都市区,过去约27个月。

  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第一次较为正式地提出主城扩容,在既有的中心城区9区基础上,增加12个主城新区,共同构建主城都市区。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发展能级,“同城化”成为摆在扩容后的主城都市区面前的第一道题。

重庆首条市域(郊)铁路江跳线(摄影/龙帆)

  而打破空间阻隔,又是实现同城化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为此,我市加快推进“四网融合”,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越来越多的轨道线路,犹如一条条动脉通达中心城区各大城市组团,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全部15个商圈,并通过约50个商业接口辐射了轨道站点周边商业综合体。

  2021年4月,全球首条云巴示范线在璧山投入运营,这条15.4公里长的云巴轨道将璧山城区交通与轨道1号线相连。从此,璧山城区可以半小时通达沙坪坝西永、微电园等地,加速了璧山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这让璧山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区无缝接轨,更具“都市范”。

  “一日生活圈”正在成为人们的日常。去年以来,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璧山秀湖汽车露营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等主题公园游人如织,不少人便是从中心城区乘轨道交通而来的。随着重庆首条市域(郊)铁路江跳线通车,江津也跑步进入主城都市区的“一日生活圈”。江津市民从圣泉寺站出发,28分钟就可以到达大渡口跳磴站,并可以在此换乘轨道交通5号线“去中心城区逛街”。在此之前,从江津到重庆中心城区的商圈,要先坐短途客车到龙头寺换乘轨道交通,单程两个多小时,江跳线开通后可节约一半时间。

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重庆建成6条(段)轨道新线,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在建及运营里程突破850公里。与此同时,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二期贯通热滑已试验成功,开通运营后将强化东部槽谷与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快速联系;市域铁路璧铜线节点工程建设接近尾声,未来将构建起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助推铜梁、璧山加快融入主城。

  “轨道上的都市区”已具雏形,越来越多主城新区将跑入“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

  “一小时通勤圈”带来的是人才、项目、资金的流动和聚集。沿着轨道,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加快了共同构建“产业同链”的步伐,重塑着区域产业格局,“一小时经济圈”加速成型。

  去年3月落子璧山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算力服务,带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随着江跳线的开通,经济要素、生产要素加速向江津集聚。借助这一契机,江津区优化了沿线城区布局和园区生产力布局,加速推动双福—滨江新城—德感集中连片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

2022年8月6日,我市首条市域(郊)铁路江跳线开通。市民在首趟列车上兴奋地打量窗外街景(摄影/张锦辉)

巴南区万达广场旁,一列轨道列车驶过(摄影/钟志兵)

  “一心一核四同城四支点四桥头堡”,是对重庆主城都市区空间格局的概括——

  “一心”即长嘉汇,重庆的主中心,约50平方公里;“一核”指中心城区,有5467平方公里;四个同城化先行区璧山、江津、长寿、南川,作为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承接地,要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四个支点城市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作为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战略支点,则要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的能级;四个桥头堡城市荣昌、大足、铜梁、潼南,虽处在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最外围,却是成渝之间的纽带。

江津白沙工业园(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永川作为其中的一个支点城市,显然已做好准备。随着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知名企业、龙头企业落户永川,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在永川快速崛起,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增速,永川均已跨入全市第一梯队。上个月,渝昆高铁川渝段箱梁架设任务过半,这条高铁建成后意味着永川将迈入“双高铁”时代,在成渝高铁、渝昆高铁加持下,永川的“支点”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发挥。

  对铜梁、大足这两座“桥头堡”而言,未来最值得期待的便是成渝中线高铁的开通。2021年9月26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铁正式开建,开通运营后从重庆中心城区到铜梁站仅需12分钟,到大足石刻站约15分钟。这意味着,在中心城区上班的铜梁人、大足人可以每天坐高铁通勤。同样,中心城区的市民想游览大足石刻或看一场铜梁龙表演也可以说走就走。从老成渝铁路到三条成渝高速公路,再到成渝高铁,四个桥头堡城市无一不是成渝之间的高速、铁路、高铁中的重要一站。因此,在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功能定位中,它们也承担着联动成渝、联结城乡的重要使命,谓之桥头堡城市。

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摄影/李野)

  在展望“四网融合”的同时,主城都市区的各区县也用实际行动积极融入。永川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按照TOD综合开发模式高标准建设永川南站枢纽片区,拓展凤凰湖产业园产业空间,突出高新制造、综合保税、商业商务等功能,提升产业能级,引领产城景融合发展;大足以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为基点,高起点规划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塑造站城一体、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未来城市封面”……

  今年8月,《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炉,重庆人对“轨道上的都市区”的期待也进一步升级为对“轨道上的都市圈”的美好愿景。随着四川广安全域划入重庆都市圈,广安与重庆中心城区要形成“半小时通勤圈”,轨道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条条轨道也将进一步串起成渝“双核联动”“双圈互动”的故事。

编辑:陈怡璇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内容
下一篇:一江碧水 勾勒绿色三峡
最新发布的信息
【创新社会治理“大合唱”】基层智治 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百米”(2023-11-22)
【创新社会治理“大合唱”】小小社区基金 撬动基层大变化(2023-11-22)
【创新社会治理“大合唱”】乡村善治 夯实全面振兴路(2023-11-22)
【涌动的主旋“绿”】技术向绿: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的加减法(2023-10-27)
【涌动的主旋“绿”】产业向绿:工业园区的近零碳追求(2023-10-27)
【涌动的主旋“绿”】生活向绿:绿色低碳融入市民日常(2023-10-26)
【家门口的“文化味”】在城市书房享受一本好书(2023-09-26)
【家门口的“文化味”】在城墙上听一场故事会(2023-09-26)
【家门口的“文化味”】在小剧场看一出方言喜剧(2023-09-26)
【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本 】全力促发展惠民生 重庆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2023-08-31)
Copyright © 2012-2023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