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将11名新冠肺炎患者转到其他病区,钱春芳才松了一口气。仔细看,钱春芳鼻梁、脸颊有浅浅的压痕,像是这35天的印记。
47岁的钱春芳是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二科主任,也是该院隔离二病区负责人。自1月25日起,她就坚守在抗疫一线,所在病区先后收治了50多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钱春芳正在与同事交流病人情况。
按照医院安排,从3月2日起,她将休整14天。“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再上。”钱春芳说。
“我申请到隔离病区最危险的地方工作”
“今年运气好,排班在初六。”在钱春芳的计划中,这个春节可以在老家四川遂宁待上5天。
1月24日下午5点,一家人正在准备年夜饭,钱春芳电话响了,“马上回来,初一全体人员到岗。”电话是医院打来的,十万火急。
其实,早在两三天前,有着多年传染病诊疗工作经验的钱春芳就有预感:可能会出事。“妈,今晚我们就得回去了。”钱春芳匆匆收拾了衣物,当晚就赶回了主城。
作为重庆主城片区集中定点收治确诊病例医院,市公卫中心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改造出专供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隔离病房。
谁上?面对未知的病毒,钱春芳第一个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她在请战书上写道:“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党支部书记,我应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疫情来袭之时带头冲在最前方;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医生,我参加过抗击‘甲流’和其他应急事件,有过重症医学工作经历,对传染病和重症患者的诊治有着一定的经验......我申请到隔离病区最危险的地方工作,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我最初学医时的誓言。”
钱春芳正在病区查房。
“如果连医生都怕了,那谁来保护病人”
1月28日,隔离二病区开始接收病人。钱春芳记得很清楚,当天一共收治了16名病人。
厚厚的防护服让钱春芳每迈一步都变得费劲,呼吸困难,口罩、护目镜在脸上勒出很深的压痕。
这些,钱春芳并不在意。她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和节约防护用品,她除了吃饭外,连水都很少喝,这也导致一天下来身体严重缺水,每次脱去防护服后,手上“皱纹”清晰可见。
“既然我到了隔离区,无论再苦再累,我也要把工作做好。”钱春芳说。
有一次,钱春芳和同事邓建琼进入隔离病区,她要教邓建琼如何采集咽拭子样本。才采集了2名病人,邓建琼突然呼吸困难、想呕,钱春芳见状赶紧扶住她,让她赶快返回清洁区休息。而她则独自一人继续在病区里采集样本、查房,等她出来时已是中午12点多。
当天,她采集了19名病人的咽拭子样本,后来又协调病人出入院、调整治疗方案,等凌晨一点多查房结束后,脱去防护服的她全身湿透,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你怕吗?记者问她。钱春芳说:“在这种时候,如果连医生都怕了,那谁来保护病人。况且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我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党员和身边的群众,我怎么能怕!”
钱春芳正在与同事交流病人情况。
“我只是想多为患者做一点事情”
“你看,我们这么多人在给你治病,汇聚了重庆最好的专家,肯定会没事的。”每次进入隔离病区,钱春芳总会这样“唠叨”。因为钱春芳发现,一些病人通过手机看了不少负面信息,产生了一些悲观情绪,甚至拒绝配合治疗。所以她首先做的是多与患者沟通,让他们重拾信心。
这份“唠叨”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病人心中生根、发芽。
任某刚入院时很悲观,一度抗拒治疗,对医生也不信任。钱春芳就像姐姐一样和任某聊天:“我这么一病,项目就没人管了,公司就垮了。”
“所以你更要配合治疗,赶紧好起来啊!”
“这病治不好吧,我看得了这病的人,肺都毁了。”
“乱说,那么多出院的人,你要有信心。”钱春芳不停地鼓励他,让他逐渐消除心理隔阂,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一次,任某在测体温时,由于没拿稳,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钱春芳立即赶了过来,“水银要蒸发,有毒,你们别围过来,我一个人来处理。”在确保房间通风没问题后,她立即蹲下身去进行处理。厚重的防护服让她的动作显得不那么轻快,在处理水银的同时,她还要认真处理玻璃渣,防止玻璃渣划破防护服。就这样,她一蹲就是20多分钟,在她正欲起身时,她却一下跌坐在地上。见状,一直在旁陪伴的任某立即上前扶住她,她却打趣道:“怎么脚不听指挥呢!”
2月6日,任某和其他4名患者出院了。任某悄悄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说:“你们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就算休息也不能回家,但你们从来没叫过一声苦、一声累.....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们是最美丽的白衣天使!”
看到这里,平日里素来坚强的钱春芳不禁泪下。“这是我的职责,我只是想多为患者做一点事情。”
文|李珩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