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益东,男,57岁,中共党员、万州区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小组副组长、万州区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
个人金句:得配得起写进履历里的每一个数字。
面对疫情,他说我是党员我必上!面对危险,他说我有经验我先上!面对病魔,他说我挺得住我能上。他是“疫”斗士唐益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万州这片“战场”上,就有着这么一个人——唐益东。
唐益东(中)
共产党员、万州区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小组副组长、万州区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是他的三重身份。
原本,组织考虑到唐益东身患糖尿病近10年,让他改任调研员干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
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唐益东却主动从二线变一线,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列。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他与病毒斗,敢与“疫”魔拼刺刀,彰显着卫健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使命担当。
他与自己斗,敢与疾病掰手腕,彰显着共产党员迎难而上、敢打必胜的刚强斗志。
“我党龄31年,医疗战线工作34年,这个时候怎能不上!”唐益东说,无论哪个身份,危急时刻都没理由后退,必须坚决冲上去、顶上去。“得配得起写进履历里的每一个数字。”
他是勇士!面对疫情,率先冲锋——
与时间战斗,除夕夜里医院奋战7小时
唐益东(右二)
作为一个“老兵”,唐益东是最早一批投入抗疫工作的人。
唐益东的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次家。今年春节,一家人原本打算趁着女儿回来,一起自驾出游。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闺女,看来咱们的春节自驾游要泡汤了。”随着媒体陆续报道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身经百战的唐益东开始意识到,一场艰苦的战斗要来了。
随后,他果断决定:取消春节休假。一家人也支持他的决定。
1月20日,唐益东便接到指令,开始了“抗疫”之路。
召必回,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作为医疗系统的管理者,唐益东首先想到的是义不容辞,尔后是义无反顾。
唐益东(左一)
第一时间,他主动请缨,选择披挂上阵。
1月24日,除夕夜,妻子和女儿早早张罗年夜饭。饭菜刚上桌,唐益东的电话就响起来:区中医院转入一例从武汉返回的疑似患者。
“老婆,你开车送我一下。”挂断电话,他叫上妻子就急冲冲出门。满满的一桌菜前,只留下女儿孤独的身影。
路上,唐益东得知这个患者的病情不轻,其接触的人也比较多。不管是否确诊,目前最紧要的是全力救治患者,同时做好其接触人员的隔离。
很快,唐益东赶到医院,顾不得饥肠辘辘的肚子就忙碌起来。
指挥医院救治患者,联系其居住地政府人员,安排家属隔离……唐益东始终沉着应对。所有的环节和能够想到的最坏的结果,他都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最终,唐益东凭着多次处置疫情风险积累的经验,和现场专家一起,成功化解了这次疫情风险。
凌晨时分,满身疲惫的唐益东才跨出医院大门,独自一人回到家中。
回到家里,一直等待他的妻子跟他开起了玩笑:这个年,过得……
“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话语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
除夕逆行,冲锋在“抗疫”一线。在灾难面前,唐益东选择了与人民在一起。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唐益东的抗“疫”之路,就没再停下。
1月27日,随着疫情形势发展,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将原本是康复医院的百安分院改造成专门接收渝东北10个区县确诊患者的医院。
就地改建医院,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时间紧、困难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唐益东主动站了出来,希望能参与改造工作。
“不讲困难,不讲条件,敢于啃硬骨头!”当时参与改造的医生崔勇如此评价唐益东。
划置病区、转运病人、开展培训。1月29日,唐益东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创造了“36小时改造一座医院”的奇迹。
不辞辛苦,夙兴夜寐,宵衣旰食。“抗疫”以来,唐益东始终冲在第一线。
在危机中挺身而出,在大考中英勇奋起。这是一个党员应有的担当。因为,他是勇士。
他是战士!面对危险,知难而上——
与疫情战斗,9小时安全转运284名患者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来之能战。
1月24日,长坪乡出现1例新冠肺炎重症确诊患者。流调显示其密切接触人员较多,成为当时疫情较重的地方,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派驻支援。
“我有处置疫情的经验,我带队去!”还未等组织分配任务,唐益东又第一个站出来。
赓即,唐益东带领临时组建的医护团队紧急赶赴长坪乡。
“大到密切接触人员筛查、集中隔离,小到安排医护人员吃住,每一件他都事无巨细。”与唐益东一起战斗多日的长坪乡党委书记向光杰充满敬佩。
“不怕,我和大家始终在一起。”初到长坪乡时,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唐益东经常给队员们加油鼓劲,给大家打气。
简单的一句“不怕”,是何等的坚定,又是何等的从容。
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啃最硬的骨头。
2月10日,唐益东又接着啃另一个“硬骨头”。
当时,万州出现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如何管控和救治这些人,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建议再改造一个集中收治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疫情研判分析会上,唐益东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大家经过商量,决定将区人民医院就地改造。
“硬骨头”又一次落在唐益东头上。
改造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把医院现有的284名病人安全转运出去。
转运病人,除了要协调其他医院病床,更要做通病人及家属的工作。面对困难,唐益东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无论多难,也要把工作做通!”
经过3个多小时的沟通,病人及家属全部同意转院,这让唐益东十分感动。
由于284名病人中有多名重病和透析病人,这就要求转运工作必须细之又细。对此,唐益东把每一个环节、细节都想得十分周全。
从开始准备,到安全转运284名病人,唐益东和同事们又创造出“9小时”奇迹。
2月12日下午4点,集中收治点投用,首批11名无症状患者顺利入驻。在他的协调下,次日一大早,每个病人都喝到市级中医专家组连夜熬制的中药汤。
“唐益东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是对患者、对社会的一种负责和贡献。”市级中医专家组成员刘华宝称,这项工作让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成功一次、二次转阴,既有效减少传染风险和社会恐慌,又最大限度减少确诊病例和患者痛苦。
从奔赴长坪到转运病人,再到改造集中救治点。每一分,每一秒,唐益东都在坚定的跟疫情斗争。
“危险的地方,总得有人去;危险的事,总得有人做。”唐益东说,当每天清晨醒来,看到疫情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他是斗士!面对病魔,无畏无惧——
与自己战斗,拖着“病躯”日夜奋战40天
“好,我马上到。”2月27日晚,正准备休息的唐益东又接到电话,穿回已脱掉的外套,唐益东拿上手提包,快速出门。此时,客厅的时钟指针指向——23:00。距离他回到家里,仅仅不到1个小时。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像这样的半夜出门,唐益东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
阻击疫情,挽救患者,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特殊时期,我们卫健人,就是要随叫随到,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唐益东说,阻击疫情,救治患者,场场都是硬仗,要时刻准备着上战场。
思维敏捷,判断准确,行动果断。这是抗“疫”一线的很多人员对唐益东的评价。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已经身患糖尿病近10年,还伴有基础并发症。
“都是老毛病,小问题。再说疫情紧急,顾不了那么多。”每当有人提起这事,唐益东总是说自己是学医出身,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数。
“解释”轻描淡写,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背后,凝聚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老卫健人的强大信念。
疫情发生以来,他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战场。常常是一大早出去、深夜才回家,吃饭没有规律,很多时候就是一碗泡面解决,一天只吃两顿饭是常有的事。还常常因忙于工作多次忘记服药,导致血糖控制不好。
2月25日凌晨1点,忙完手中的工作,拟好第二天的工作“目录”。唐益东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拿上包,准备回家。
突然,他感到身上一阵疼痛,头晕目眩,险些晕倒。他这才想起已经连续两天忘记吃药,头天的晚饭也没吃。靠在椅子上,缓了一阵,他才拖着沉重的身子出门。
这件事,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尽心尽力抓好专项工作,哪里需要就主动补位、主动作为,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敢担当的实干精神与疫情斗争。
“唐主任这人真的很拼,总是冲在前面。”说起唐益东,区卫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陈思宇很是感慨。
“我有参与万州大大小小公共突发事件和其他疫情的工作经验,大战来临,正是需要我出力的时候,肯定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唐益东说,他跟糖尿病斗争了近十年,这次也不怕跟病毒斗,“狭路相逢勇者胜,病毒何惧?”
是的,在斗士面前,病毒无惧。在勇者面前,病毒也会退步。
从1月20日到2月28日,唐益东已经在“抗疫”战场日夜奋战了整整40天960个小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始终身体力行,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卫健人的铮铮誓言。
2月29日,又是新的一天开始。天刚刚蒙蒙亮,唐益东又出出门了。晨光微露中,他胸前的党徽,是那样的明亮耀眼。
文|洪启辉 李进发 周志华
图|冉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