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北区老干局破产改制离休干部党支部被江北区老干局评为“五好党支部”,李玉珍在交流会上发言。
2018年11月,李玉珍在江北区新闻信息中心上党课。
李玉珍被评为2017—2018年度江北区新时代百名身边好人。
“野火读书会”成员合影,摄于1947年。二排左二为李玉珍。
李玉珍精彩语句
我跟着蓝蒂裕举起右手,一句一句宣读入党誓词。我读得很慢,但很清楚、很用力。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从此,我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也一直叮嘱自己,绝不能辜负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我一定要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感恩、珍惜,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更不能忘了我们的初心。
我是一个穷孩子,是党给了我新的人生和崇高的信仰。我很高兴能为党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要一直跟党走,一生跟党走!
编者按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有潜心科研的科学家,有精益求精的劳动模范,有促进和谐的时代楷模,有心系乡亲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奋发进取的青年党员。
他们,最年长的已有90岁,最小的只有19岁。
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都有些共同的特点,能看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样子:不是说起来“大道理满口跑”,更不是做起来“雷声大雨点小”,而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用实干和奋斗书写打动人心的篇章。
7月1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正式启幕。90分钟,40余次掌声,泪水、感动、温暖、力量,带给了听众极大的震撼。他们是怎样的人,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今日起,本报在“先锋的力量”专栏讲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的故事,将他们的初心和使命一一呈现。
90岁的人能干什么?
“只能在家颐养天年。”这是一般人的想法。
但李玉珍却颠覆了这一惯性思维。今年已经90岁的她,仍活跃在党务工作一线。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一员,她身着素雅长衫,迈着稳健步伐,出现在首场报告会的现场。
她的精彩演讲,打动了现场观众。在随后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她滔滔不绝,毫无疲惫之态。接下来1个月时间里,她还要做20场巡回报告。
“虽然我今年已经90岁了,但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浑身充满干劲。”李玉珍老人说,自己始终坚信,共产党人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会永远年轻!
求学时
3个共产党员让她明白了什么是初心
1929年,李玉珍出生于重庆解放碑的一个贫民家庭。因为家里穷,饭都吃不饱,更没有钱供她上学。一直到15岁,她还大字不识一个。
15岁那年,李玉珍在七星岗参加了女青会办的免费妇女识字班。在那里,她认识了杨老师,这是影响她人生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一直叫她杨老师,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她的全名,当时也不知道她是共产党员,但就是觉得她亲得很!”李玉珍说,当时班上的穷人很多,她和同学们没有饭吃,杨老师就经常带她们在街边的小摊上吃面条、吃凉粉。
杨老师还耐心地教李玉珍和同学们读书识字,从来都不发火。“连我的名字,都是杨老师教我写的。”
后来,李玉珍知道了杨老师是共产党员。共产党是什么?面对李玉珍的询问,杨老师回答:共产党就是为劳苦人民打天下的。“当时的我,由于年纪小,还不太懂杨老师的话,但懵懵懂懂地就是觉得共产党好,一点也不嫌弃我们穷人。”
在杨老师的引领下,李玉珍努力学习,积极追求进步,很快便在妇女识字班脱颖而出。
这时,李玉珍遇到了影响她人生的第二个共产党员——妇女识字班的李校长。
李校长觉得,妇女识字班已经不能满足李玉珍求学的需求,便介绍她进入地下党创办的民建中学继续学习。
在民建中学,李玉珍大量阅读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进步书籍,看《新华日报》《挺进报》,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终于明白了杨老师说的“共产党就是为劳苦人民打天下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此时的李玉珍,共产主义理想已经在心里萌芽,她开始积极追求进步。她和同学一起加入“野火读书会”,带领同学们四处演讲,参加学生运动。“我当时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唤醒更多民众。”
这时的李玉珍,开始在《新华日报》《挺进报》等进步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文章。
“我当时写的一篇《窗》,就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内容我至今还记得,那是我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说到这,李玉珍老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虽然我们住在一个土黑屋,但窗外有春光,春光是关不住的,可以听到外面,草向上蓬勃生长……”
1947年,李玉珍遇到了对她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第三个共产党员——蓝蒂裕。
蓝蒂裕曾是《新华日报》发行员,后又做党的交通工作。1947年,他被派往梁山县(现今的梁平区)开展工作,参与筹建梁(平)垫(江)游击区,并担任梁垫特支书记。
“蓝蒂裕为党组织在这一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当地民众拥护。”李玉珍说,在她心里,蓝蒂裕就是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耕荒者”。从他身上,李玉珍明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因为工作上的接触,蓝蒂裕对李玉珍也有了深入了解。1948年2月,经蓝蒂裕介绍,李玉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宣誓的场景,我至今刻骨铭心。”李玉珍陷入回忆,那是在凉山太平寨的一所破房子前,当时仪式很简单,因为条件不允许,没有党旗、党徽,但过程非常神圣,“我跟着蓝蒂裕举起右手,一句一句宣读入党誓词。我读得很慢,但很清楚、很用力。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从此,我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川东游击队
她冒着生命危险送信践行初心
1947年,重庆发生“六一大逮捕”,学生运动遭到打击和摧毁。考虑到李玉珍是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组织上安排她转移到川东游击队,主要负责为游击队送信。
当时,川东游击队的活动范围很广,李玉珍主要负责梁山、大竹、达县(现达州)一带。
“那周围的大山,是真的大呀,经常在山里走一天看不到一个人,每次送信都要走100多里路、10多个小时。山上的茅草比人还高,割得手上、脚上都是口子,但因为心中有信仰,并不觉得疼;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白天、黑夜在山里跑也不觉得害怕;经常一天赶路,不吃饭也不觉得饿。”回想起那时的情形,李玉珍笑着说。
虽然是城里姑娘,但因为是穷人家出身,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过,李玉珍有的是力气,脚劲儿也好,走起山路来比当地农民还快。
有一次,李玉珍接到紧急任务,要到山上的一个村子里通知一名同志撤离。接到任务时是早上6点,她立即出发,14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乘着夜色溜进村子,找到了该同志。第二天一早,两人一起往回走。
因为经常在大太阳下赶路,李玉珍皮肤晒得黝黑。“这一点非常好,我稍微乔装,看上去就像当地农民,每次都能成功躲过敌人的眼睛。”
送信时,由于必须经过敌人的封锁区,为了安全,李玉珍经常选择晚上赶路。
有一天晚上送信时,由于连续奔走了10多个小时,李玉珍实在困得不行,就想在山里睡一觉再继续前行。山里野兽多,各种吼叫声此起彼伏,听得人毛骨悚然。李玉珍就捡来几块大石头,把自己围在中间,然后手里拿着个棍子护身。“如果野兽来了,我就只有跟它拼了!”抱着这样的想法,她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后,又踏上了征程。
“最惊险的经历,是1948年的一天,我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通知,敌人马上要对游击队进行围剿。”李玉珍回忆,为了尽快把消息送达,她甩开双腿在大山里狂奔,顾不上茅草划破脸颊。走到一段山林时,为了节约时间,她从运木头的伐木道上一路滑了下去。
当她抵达游击队驻地时,战友们都惊呆了!此时的李玉珍,双腿间全是血,衣服磨出了一个又一个洞!由于她及时传递了消息,游击队得以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
游击队撤出后,敌人以为游击队还在山上,结果成了自己人打自己人,这让远处山上观望的游击队员大笑不已。
“提起那保安队,硬是呕死人,架起机关枪,提起大火炮,糊里糊涂惊惊慌慌整它几百炮……”这是当时李玉珍和战友们即兴编的歌曲,唱起当年这首歌,老人吐字欢快,脸上满是笑容。
“11·27”大屠杀
战友们的鲜血和意志让她坚定了初心
1948年6月,江竹筠被捕,组织安排李玉珍回主城做联络员,和战友共同照顾江竹筠的儿子。
“之前和江竹筠的接触虽然不多,但我很早就听说过她,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大姐,照顾她的儿子,我义不容辞。”李玉珍回忆,江竹筠被捕时,她的儿子彭云才刚刚会走路。
那段日子里,李玉珍外出完成联络工作后就回到住处,抱着彭云玩耍,给孩子做饭、唱歌。
1948年冬天,李玉珍又听到一个坏消息——她的入党介绍人蓝蒂裕因叛徒出卖被捕了。
自那以后,李玉珍再也没有见过蓝蒂裕。后来,李玉珍从战友处辗转了解到,在狱中,蓝蒂裕同志不仅不畏酷刑拷打、坚持斗争,还和战友们一起起草《狱中八条》,后来在大坪英勇就义。
1949年冬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
“我很多亲密的战友都在大屠杀中牺牲了,当时离重庆解放,仅仅还有3天!”李玉珍回忆,得到消息后,她第一批赶到现场,看到残垣断壁上,到处是同志们的遗体,地上血流成河。
李玉珍流着泪接待烈士家属,带他们认领遗体。
“在查找遗体时,刘德惠烈士的妻子突然指着一个俯卧的遗体说想看一看,我小心地翻转烈士的身体,只见满面血污、无法辨认。她又说,想看看遗体有没有穿自己织的毛背心。我一层层解开烈士的外衣,当浅灰色的背心出现在眼前时,她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我紧紧地抱着她,也失声痛哭起来。”回忆往事,李玉珍老人再度哽咽。
李玉珍和战友们在现场守了3天,为200多名烈士收敛了遗体。“后来,有人问我当时怕不怕,我怎么会怕?这些都是和我有着共同信仰,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啊!”
在整理遗物时,她看到了很多烈士的遗书。
蓝蒂裕烈士的《示儿》中写道,“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白深富烈士写道,“一朵花凋谢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种子”;车耀先烈士写道,“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透过这些话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为了信仰无私无畏的精神。”李玉珍几度哽咽地说,在他们身上,她看到了共产党人顽强的意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信仰,“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也一直叮嘱自己,绝不能辜负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我一定要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离休后
她用平凡的行动延续初心
重庆解放后,李玉珍先后被安排到市妇联、市委党校、江北区供销社干果公司从事党务工作,做党的宣传员、组织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竭尽全力工作,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2008年,我市第一个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党支部成立,已经离休的李玉珍先后担任了支部副书记、书记。
离休干部党支部的工作并不好做,这些党员平均年龄高达89.4岁。因为待遇问题,曾经有些老同志思想上想不通,有情绪。李玉珍就和他们聊当年共同经历的战争岁月,聊那些牺牲的同志们。
“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的战友们,没有享过一天福,和他们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更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感恩、珍惜,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更不能忘了我们的初心。”李玉珍说,每次谈到这些,老同志们都认为她说得在理。
李玉珍还坚持组织大家学习,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一样也没落下。
“做思想工作,不能只讲道理,还需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这些老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李玉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支部中,有党员行动不便出不了门,她就送学上门;有生病住院的,她就代表组织去看望。
有个老同志叫孟华,卧床多年,对家人的呼唤已经没有了任何反应,但李玉珍去看她,奇迹却发生了。“我对她说:‘孟华,我是李玉珍,我来看你了。’她听到我的声音,眼泪不住地往下掉。”
除了做好党支部的工作,李玉珍还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江北区老干局每月15日是学习日,会请党校、高校或机关干部给离退休同志讲课。无论刮风下雨,李玉珍从来没有缺席过。
“上一次讲课的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再上一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些老师都讲得很好,我认真记在本子上,回到支部又讲给支部的老同志们听。”李玉珍说。
当记者问李玉珍,现在最想做什么?令记者意外的是,她的回答竟然是:“我当前最应该向年轻人学习。”
“这些年来,社会发展太快了,我时常有种紧迫感。我的一生在党的指引下成长,但现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看到了我和年轻人的差距。”李玉珍说,虽然我离休了,但不能离党,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年轻心态,只有一直跟党走,不断学习,才不会“老糊涂”,才不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每一个走近李玉珍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她感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李玉珍永葆青春。
作为首场巡回报告会的8名成员之一,李玉珍年龄最大,却义不容辞地打起了头阵,掌声为她多次响起。她笑着说:“这次报告讲的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讲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前几天准备的时候有点紧张,血压高了一点,这几天已经恢复正常了。”
在报告会的最后,她说:“我是一个穷孩子,是党给了我新的人生和崇高的信仰。我很高兴能为党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要一直跟党走,一生跟党走!”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