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论坛》杂志报道:尽管各级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精文简会,但在一些地区却演化出了“文山会海”的新变种——“加码式减负”。2019年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强调为基层减负,可几年过去了,基层的“文山会海”现象仍未根本性解决,甚至出现了新问题和新变种。
有的会议通知上说是开短会,却沦为开“签到会”——参会者签名后就散会,工作根本无法落实;有的部门在检查工作时越来越强调“痕迹管理”,会议纪要、会议照片等成为检查重点,基层常为应付检查而开“留痕会”;有的地方减少了“红头”文件,却用附录等“白头”形式增加内容;有些单位减少了纸质文件印发数量,却增加了数字平台的发文渠道……这些新问题和新变种将减负流于形式,让基层越减越累、越减越忙,与党中央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背道而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任务多、责任重,务实高效的会议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一些基层干部常说,基层并不是怕开会、怕发文,而是怕开走过场的会,怕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尽管党中央要求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但仍有些地方“换个马甲”暗中加码。“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破坏性不减,还更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值得高度警惕。
“加码式减负”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体现。这种走偏的减负,不仅辜负了基层群众的期待,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会助长“开会就是重视、发文就是落实”的不良风气。
“文山会海”问题为何如此顽固?表面上看是因为一些干部能力有限,不擅长在实际工作中抓落实,但根本原因却是干部的政绩观异化——不担责、怕追责、向下推责。比如,近年来精细化考核、强化问责让一些干部担心上级精神传达不到位被追责问责,担心多做多错,于是“文山会海”新变种便成为推卸责任的一大“利器”。这也让一些干部在工作态度上从主动尽责转变为想办法避责,客观上助推了懒政怠政之风抬头。
对“文山会海”新变种说不,必须从源头上治理。要通过建立健全干部问责机制,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遏制动辄开会发文的惯性。制度上也要规范,明确约束不同类别会议的规格和要求,确保“会而必议,议而必决,决而必行,行而必果”。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不能过度依赖“痕迹管理”,而是多倾听群众的心声,多看工作实际成效。还要倡导“短实新”文风,在下发的政策性文件的字数和页数上加以限制,附录也应当纳入管理范畴。
上世纪五十年代,相声《开会迷》就曾讽刺过开会频次过多过滥的现象。时至今日,“文山会海”依然变相出没,可见形式主义积弊之深。为此,要避免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就必须坚持不懈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斗争,时刻保持对“文山会海”新变种的警惕,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防止“加码式减负”在基层盛行。
作者:侯金亮 张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