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众志成城抗疫情

硬核力量!——记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医疗团队

  • 三峡都市报 2020-02-25 12:37

即将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

 

  黄霞晕倒了。

  2月19日晚,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主管医生黄霞在诊治患者途中,因缺氧致急性脑水肿突然晕倒。

  目前,她已被医院“下命令”暂停工作,何时再参加抗击疫情工作要视身体恢复情况而定。

  黄霞晕倒了,但她身后的战友们——重症肺炎应急病区的其他医护人员,还在继续战斗。

  悬壶赴战场,白衣做战袍。

  岁末年初,当疫病肆虐平湖,当患者亟待救治,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病区为班底的医护团队率先奔赴医疗救治前线。

  一个月来,他们奋战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险的防疫阵地上昼夜拼搏。他们把每一次抢救都当成战斗,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斗志,将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让一个个重症、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在医疗救治一线,凝聚起一股硬核力量。

 

整理装备上战场

 

  出征!

  家国有召:面对未知病毒,义无反顾上战场

  1月21日凌晨5点,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收治了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一封封慷慨激昂的请战书,发出了医护人员最血性的呐喊。

  潘鹏飞,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诊治的医生;徐莹莉,第一个走进隔离病房护理的护士……“请战书”将初心化为实际行动。他们辞别家人,奔赴战场,勇敢演绎最美“逆行”。

  敢于亮剑拼杀,方能以战止战。

  54岁的崔勇,是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病区主任。他说,这是他从医这么多年,打得极其艰苦的一仗。

  从1月19日晚上开始,重症医学病区就成为“战疫”最早打响、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当时,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根据疫情进行紧急安排,崔勇所在的科室被设置为重症肺炎应急病区,收治重症及危重症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没有一个人退缩,请战的电话、微信一个接着一个。”作为科室负责人,崔勇第一个上。其他人紧随其后。隔离病区内,相继回荡起特殊的“点兵”声。

  依托现有的设备和场地,仅仅用不到10个小时,抗击新冠肺炎的重症医学应急病区就建好了。

  1月21日凌晨5点多,病区正式收治第一例患者。上午8点,收治第2例患者。

  战斗,从这一刻开始打响了。

  1月27日,随着疫情形势发展,医院迎来更艰巨的任务——被确定为全市4个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经过研究,医院决定将原本是康复医院的百安分院改造成专门接收渝东北10个区县患者的救治点。

  就地改建医院,远比想象中艰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

  任务催急,号令再出。

  家国有召,我辈必躬身前行。

  “理个短发,就地出征!”“我是老同志,这次必须要上!”“孩子,妈妈去打怪兽了。”……一声声“我上”,一个个坚定的眼神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尽锐出战!战胜疫情的决心,不言而喻。

  从60后到90后,四代医学工作者无畏付出,迎着疫情坚定前行。百分之三十的人员率先组建重症医学应急病区,其余人员原地待命,随时准备第二批投入战斗。

  1月29日凌晨,三峡中心医院总院的所有患者和周边区县的确诊患者安全转运完毕。崔勇和同事们创造了“36个小时改造一座医院”的奇迹。

  也是在那一天,团队合力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蒋某治愈出院,这是全市首例成功治愈出院的患者。

  2月15日,留守总院的人员增援一线。

  至此,这支由60后到90后,拥有高级职称、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获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医师,ICU、血液净化、人文专科护士在内的70余人,成建制全部挥师百安分院。

  至此,这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团结协作,且与病魔作殊死搏斗的英雄团队,再一次冲锋在前。

  同一时间,以崔勇为党支部书记的抗击疫情临时第一党支部,在重症肺炎应急病区正式成立。

  一面抗击重症的旗帜,在病区飘扬起来。

 

崔勇(右2)、黄霞(右3)带领医生查房

 

  战斗!

  抗击疫魔: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不好了,不好了,这个病人情况不妙!”2月16日晚上11点多,正在查房的医生卢花,听到走廊上护士的叫声。

  来不及多想,她一路飞奔跑进病房。一看,病人的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脉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到78%上下,心率由100次/分升到130次/分。

  “马上准备插管。”卢花和同事分头行动,做准备工作。

  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要给病人插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患者意识模糊,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其气道,甚至危及生命。与此同时,患者呛出带有病毒的口腔分泌物,也会危急医生的生命安全。

  “当时根本没想这些,就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卢花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每一个步骤。好在进行顺利,气管很快插好,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生死一瞬。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抗疫一线上演。

  2月2日晚,一名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垂危,必须实施感染风险最大的插管治疗。紧急时刻,刚出病房的黄霞立马转身进入。在救治的分分秒秒里,她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感染,但她始终无畏无惧,让患者转危为安。

  用生命赴使命,用生命守护生命——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重症应急病区的白衣天使们始终用生命诠释着何为“医者仁心”。

  战场迎敌,短兵相接,难免受伤。

  在与疫情的阻击战中,重症应急病区的医护人员们有的脸被口罩、护目镜勒出血痕,有的晕倒在岗位上。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哪怕刚从岗位上换班退下来,又想着马上回去……

  病毒无情,面对危险,他们害怕吗?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心若向阳,无谓恐惧!

  “我只想着让患者尽快康复,没时间考虑自己会面临多大风险。救人要紧,这是我们的职责。”医生赵宁坦言。

  “看着患者痛苦,我们心里也难受。只要能让他们有哪怕一点点的好转,我们也无怨无悔。”护士刘小莉眼中有泪。

  ……

  每一句真切的话背后,都有一颗赤子之心。

  强忍痛楚,擦干眼泪,白衣战士们汇成一道道抗击病魔的防线。

 

专家、医生正在验收ECMO

 

  坚守!

  仁心无界:交融彼此守护,凝聚强劲力量

  “你又去啊?”对于与徐莹莉的见面,三峡中心医院皮肤科护士长李静还是有些惊讶。因为之前,徐莹莉作为第一批人员,已经在重症肺炎应急病区连续工作了10天。

  有人问她20多天没见孩子了,难道不想?转过身,徐莹莉泪如雨下。早在1月20日上一线前,她就把儿子送到公婆家了。

  “你安心去,家里有我们照顾。”都是平凡人,徐莹莉也很牵挂年过七旬的父母,也很担心儿子的学业。但家人的支持,更加坚定了她再上一线的决心。当得知医院通知报名上一线,她没有丝毫犹豫,又一次选择上阵。

  又一次选择上阵,又何止徐莹莉一人。33岁的罗勇也是其中之一。

  罗勇是重症医学病区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之初,他就在一线战斗了一周。妻子徐倩同样也是一名护士,一周前也走进了肺炎轻症应急病区。怕两人担心孩子,父母主动把孙子接回家照顾,并鼓励二人安心工作,“放心,孩子我们来照顾。”

  责任在心,使命在肩。

  得知妻子上阵重症病区,同为医生的高潮卫鼓励妻子卢花:“我支持你的决定,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要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凯旋归来。”而为了安心抗击疫情,两人将6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送回老家,让老人代为照顾。而每次抽空打电话,老人总会说:家里一切都好,你们在前方安心工作。

  “妈,对不起,我又要上一线了,两个孩子只有拜托你了。”“孩子,妈没事,虽然不能辅导大娃的作业,但他们的饮食起居是没得问题的,你就放心去,妈等着你早些回来。”这是护士王欢与母亲在电话里的对话。

  “谢谢妈妈。”转身擦干眼泪,王欢又朝着百安分院第二次奔去。

  陈晓晴、赵宁、万媛、黄燕妮……

  在这个团队里,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感人抗疫故事。

  你在一线抗疫,我在后方解忧。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鼓舞着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们,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怀同样温暖着他们。

  区委、区政府始终对他们的家庭和家属倾注关怀;医院工会专门前往他们家中,问需求、解急难、送问候,全心全意守护“后院安宁”。

  医用物资缺,有人捐来;新鲜蔬菜差,有人送来。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向一线医护人员送来爱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关怀传递力量,守护交融彼此。社会各界的“爱心驰援”,激发了大家更强的斗志。

  “我希望用己之力,记录一线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点滴瞬间。”崔勇的妻子付君是一名美术老师,身患哮喘的她用心用情将丈夫偶尔发回的工作照片,画成一系列“逆行者”勇敢坚守和感动人心的画。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鼓励崔勇,以及他的战友们。一幅幅画,记录着他们的点滴,更鼓舞着他们的斗志,凝聚成一股强劲的力量。

  “有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硬仗。”崔勇说。

  信心!

  劈波斩浪:汇聚硬核力量,夺取最后胜利

  2月16日傍晚6点,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一名危症患者病情恶化,随时有可能死亡!

  “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市区两级专家会诊后当即拍板。

  很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台ECMO和技师团队抵达万州。紧接着,安装ECMO的专家也紧急赶往万州。医疗救治专家、ECMO专家和技师、重症应急病区医生护士20余人快速集结到位。

  ECMO转起来了!瞬间氧饱和度就升起来了,病人生命体征也稳定了……

  “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全程参与抢救的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副主任潘鹏飞长舒一口气。

  这是重庆第一次使用ECMO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就在次日下午,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又同样通过ECMO抢回另一病危患者的生命。

  “目前全市使用ECMO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共两次,都在我们这里。”潘鹏飞说,ECMO的成功运用,让他们对抢救病危患者又多了一份底气。

  是的,又多了一份底气。在这之前,他们也同样有着治愈患者的底气。

  依托多学科会诊、“影症分离”诊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探索出的治愈“良方”,已有多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从这里治愈出院。

  1月29日,重症患者蒋某在这里经过8天8夜的治疗,成功治愈出院,成为全市首例治愈出院的患者,也是全市首例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2月5日,危重症患者沈某在这里经过10多天的治疗,成功治愈出院,成为全市首例治愈出院的危重症患者。

  重庆首例新冠肺炎产妇在这里经过悉心治疗,病情已逐步好转……

  截至2月20日12时,三峡中心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39名,治愈出院145名,出院患者人数超过在院人数,治愈出院率达到60.6%。其中,重症应急病区累计治愈危重症患者4例,重症患者17例。同时,危重症患者治疗好转降级为普通型患者10例。

  潘鹏飞称,随着市级专家力量的加强和各区县医护人员的驰援,ECMO、PICCO、CRRT等高精尖设备运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以及西医、中医、营养、心理、康复“五位一体”救治模式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力量越来越硬核,信心倍增!”

  仁心无界,大爱无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平湖有战事,唯有勇者胜。

  医疗救治工作的冲刺号角已经吹响。重症肺炎应急病区里,医护人员正持续高效、快速的运转,把每一次抢救都当成战斗,只为将患者从生命线上拉回,让他们尽早回家。

  越过寒冬,摘下口罩,我们一起回家。

  威武之师!英雄本色!

  在疫情危难面前,更显万州医护人的英雄本色!

  告别老父老母的忧心,告别三岁娇女的挽留,告别爱人眷恋的眼神,他们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是那么习以为常、义无反顾,是那么坚定坚毅、从容自信。这是一支敢于担当的团队。

  拥有高级职称,汇集博士生、研究生,有身经百战的60后、70后,更有中坚力量的80后,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90后。面对疫情,他们喊出:我们上。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的团队。

  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渴了不能喝水、饿了无法吃饭、更不方便上厕所。即使脱下防护服,一身疲惫,眼睛与颧骨间被口罩压出两道发红的勒痕。有人依然喊出:“待我稍作休整,再与你们并肩作战。”这是一支甘于奉献的团队。

  国有难兮,岂顾家?!人有险兮,何惜身?!

  我们相信,有你们的冲锋陷阵、有你们的无畏坚守,新冠病魔必灭,我们必胜。

  等到春暖花开,你们一定凯旋!

 

  文|洪启辉 李进发 周志华 何洪泽

  图|冉孟军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