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扬帆管乐团的老师用最原始的鼓槌敲击,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3月5日,江北机场T3航站楼,扬帆管乐团师生接受采访(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3月5日,江北机场T3航站楼,扬帆管乐团师生载誉归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重庆,我们回来啦!”3月5日晚9点过,国航CA1449号航班降落在江北机场,重庆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的师生走出通道,兴奋地向接机人群挥手。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盛大开幕,聚光灯下,扬帆管乐团的视障孩子们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演绎“完美118秒”,向世界展示中国残疾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传递着自强不息的中国力量。有评论说:“这音乐声,冲破黑暗。他们看不见世界,但他们的努力,世界看见了!”
26天“航行”之后,他们“扬帆”归来了。
一份付出
“演出结束后,解放军军乐团的叔叔们专门发来了点赞”“联排时张艺谋导演就赞扬我们是全场最棒的”
“欢迎回家!”5日21:45,伴随着阵阵热烈掌声和欢呼声,重庆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的视障孩子们一手搭一手,走出航站楼通道。
迎接人员早已等候多时。大家将五颜六色的鲜花、美味可口的食物送到归来的师生们手中。
激动不已的师生们,留下一张张笑容满面的珍贵合影。
“我们的演出非常成功,顺利完成了任务!”接过一束鲜花,小号手王太樊开心地说,“我想念重庆的一切美食。”
谈起此次北京之行,他笑着说:“圆梦了!演出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叔叔们专门给我发来了点赞,这是对我们的认可。”
“太高兴了,在北京我遇见了我的偶像张艺谋导演,这是一趟圆梦之行。”16岁的萨克斯手王雨婷告诉记者,“在联排时张艺谋就对我们的表演非常肯定,赞扬我们是全场最棒的,在开幕式上一定能完美演出。”
一个梦圆
那段时间的训练非常辛苦。师生们回到住地的时间,最早也是24点,最晚的一次则是在次日凌晨2点
“现在最想吃一顿火锅。”重庆市特教中心教师周远琦笑着说。
提到开幕式当天的演出,周远琦依然很兴奋,“虽然我没有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奏,但是我上了场,现场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原来,扬帆管乐团的孩子们上场演奏前,他们演奏用的大部分乐器是由老师和现场工作人员帮忙拿上去的。
“整个演出时间只有1分58秒,但感觉比1个小时还漫长。”周远琦说,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在夜空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这里头兴奋、欣慰、骄傲都有,整个过程太不容易了!”
“2月8号,我们就来到北京,最初在住地排练,2月21号起来到国家体育场参加联排。”周远琦回忆,那段时间的训练非常辛苦。管乐团的师生住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从住地到国家体育场,来回要2个小时。
师生们回到住地的时间,最早的一天是24点,最晚的一次则是在次日凌晨2点左右。
“每天回去后,老师们首先要照顾视障孩子们洗漱,等孩子们都睡了,自己才能躺下休息,而这时候多半已经是凌晨一两点。第二天早上同样忙碌,老师们起床后就必须抓紧时间发放演出服装、搬运乐器,陪伴孩子们到现场排练。”周远琦说。
一道风景
对于升国旗仪式及所热爱的演奏,孩子们有一种令人动容的虔诚:排练时只要国歌声响起,就迅速站起来,齐唱国歌
重庆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指挥李沂念感慨地说:“很多人说我们创造了奇迹,其实这是团队所有人辛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十年磨一剑,我们实现了梦想。”
李沂念介绍,参加这次开幕式演出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对节奏和速度的掌握。孩子们首先要克服紧张的心理,做到“准确”二字非常不容易。
“记得第一次在国家体育场联排的时候,每一个参加演出的乐手都要佩戴耳麦,方便听从现场的指挥和调度。但这成了孩子们最大的一个麻烦。”李沂念说。
视障孩子看不见,只能靠听力去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相互配合完成演奏。而因为戴了耳麦,孩子们听力受影响,第一次联排的时候,孩子们演奏的国际残奥委会会歌结束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却只升到了旗杆一半的位置。这个问题,后来想了很多办法才解决。
孩子们精彩的演奏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们对于升国旗仪式以及所热爱演奏事业的虔诚,让一起参加联排的许多演职人员动容。
有一次,联排现场奏响国歌,当时扬帆管乐团的孩子们正在后场休息,听到歌声,立刻全体起立,表情严肃地齐唱国歌。
“这是排练,你们不必站起来。”有人说。但孩子们回答:我们是来参加开幕式上演奏的,开幕式上就有升国旗仪式,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立正,认真唱!
李沂念说,从那以后,只要国歌声响起,老师们也必定会站起来,和孩子们一道高唱国歌,这成为国家体育场一道靓丽风景。
一句感言
“我们不能懈怠,要帮助孩子们打开心灵的窗户,把路越走越宽。眼下最重要的,是帮他们把落下的功课补起来”
扬帆管乐团师生走出机场航站楼通道时,重庆市特教中心校长李龙梅特意走在了老师和视障孩子们身后。她说,“老师和孩子们应该是最先接受鲜花和祝福的人。”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李龙梅守在候场区,通过电视屏幕上的现场直播,认真观看孩子们的精彩演奏。
“虽然我没有站上万众瞩目的舞台,但是我一点也不遗憾,因为视障孩子们代表了我们特教中心,代表了中国,展示了残疾人群体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她说。
当晚,李龙梅没有像孩子和老师们那样因为兴奋而辗转难眠,“我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并不是我不激动,而是我清楚地知道,这仅仅是一个‘高光时刻’,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才是最紧要的。”李龙梅说。
“音乐改变了视障孩子们,他们变得阳光自信,变得热情开朗;音乐也改变了我们的老师,让他们对特教这份工作多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李龙梅看来,视障孩子们需要爱,这是老师们神圣的责任。
李龙梅表示,过去有人常说,特殊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而扬帆管乐团走过的11年,让老师们意识到特殊教育更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些视障孩子需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们不能懈怠,要不断努力为他们搭建平台,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帮他们‘挺起胸膛朝前走’,把路越走越宽。”
匆匆挥手道别之际,李龙梅说,“这段时间,孩子们落下了不少功课,眼下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把功课补起来。”
记者 匡丽娜 张凌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