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庆网讯(记者 夏小萍)6月22日,在一阵高亢的木洞民歌声中,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2019年年会在巴南木洞拉开帷幕。会议就专委会在2018年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及进一步开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新局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下
近年来,主城区启动了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项目,如渝中区的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湖广会馆-东水门、马鞍山,燕子岩、飞机码头等,以及南岸区的龙门浩老街、开埠时期文物建筑修缮利用、北碚区的金刚碑等等。期间,专委会委员积极配合市级管理部门、各区政府,参与了从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咨询、评审、现场指导、工程验收等工作。尤其是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专委会在市文旅委、市文物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选派了8名具有丰富设计、施工和现场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多次参与项目工程的现场咨询指导工作,有力保证了十八梯项目的风貌和品质。目前十八梯示范段工程基本建成,受到市领导和各方面的肯定与好评。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睿强调,把开放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建设,把开放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区,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把重庆开放的人文精神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以更高的站位和标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17年对巴渝文化的坚守
会上,一本收录专委会文集的书籍——《城迹—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17年》以下简称《城迹》面世。该书分为综论、保护与复兴、设计与营建、散文随笔、人物访读、图像集萃等六部分,包含70多位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成员、文物保护志愿者撰写的60余篇学术成果。
据介绍,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至今已走过17个年头。这17年间,专委会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文物保护志愿者,奔走于老街老巷,行走于古镇村落,驻足于修复现场,有力地推动了重庆一大批有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复。《城迹》一书通过附录《大事记》,真实反映了专委会17年来各位委员、专家学者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做的主要工作。
会上,木洞文旅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木洞镇保护情况,万州区柱山乡党委书记张永明就柱山乡历史文化保护情况在会上发了言。会议期间,专委会成员一行60余人,到木洞河街、城门洞、丁雪松故居(三耳书店)、木洞公寓、万天宫遗址、范绍增公馆、解放路、深巷子、福音堂、五层坎、李华飞故居、粮仓、杨沧白故居、水沟街、海军修械所档案库等,进行了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