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听”党史)
我今年87岁,曾经是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老伴已走了多年,但儿孙们对我很孝顺,国家对我也非常照顾。
平时,我喜欢看看报纸,锻炼锻炼身体。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觉得自己很幸福。
因为腿脚还利索,我也很喜欢旅游,孩子们常带我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每当看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毛友逵
赴朝艰苦作战,常与死神擦肩
记得那是1951年春天,部队征兵。父亲是村里的干部,就给我报了名。
当时我才16岁,就听从了父亲的安排。那年3月,我正式入伍,成为镇江独立营战士。一年后,进入23军67师通信连。
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作为一名通信兵,我跟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战争的艰苦与残酷,现在回想起来,我心里仍难受极了。
朝鲜的冬天,温度达到零下30度。在厚厚的积雪上,脚踩下去得有一米多深。冒着严寒,我们背着机器,爬上雪山顶峰架电线。敌机轰炸得厉害,炊事员过不了封锁线,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没有水,几个月都洗不了一次澡;战场上到处飘着尸体腐烂的气味,鲜血浸透泥土。
我们常与死神擦肩而过。
部队入朝后,由于炊事班做饭的柴火不够,一群新兵帮忙到山上捡树枝,哪知遇上敌机大轰炸。大家刚到部队不久,没有经验,一下慌了神,到处乱跑,结果好几个战友牺牲了。当时,我正在另一个地方执行任务,躲过一劫。
一次,我和战友们在一个镇上维护电话线,住在一户朝鲜人家里。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婆婆和她的孙子。那段时间,敌机每天轰炸。为了保护这一老一小,我们用两天时间挖出一个防空洞。由于时间紧,洞很小,只能容纳祖孙二人。
我和战友们守在洞外保护他们。敌机投下的炸弹,一炸就是一个大坑。所幸的是,虽然轰炸密集,但我们都毫发无伤。
战友浴血牺牲,长眠异国他乡
每当提起朝鲜战争,我总会想起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是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记得在一次战斗中,整个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一名叫罗舜于的广东战士。两个美国兵扑上来抱住他的腰,他用力一下把对方摔到地上,并从他们手里夺下卡宾枪,将其击毙。
他的英勇无畏,吓得其他美国兵不敢靠前。最后,他守住了阵地,也成了战士们钦佩的“孤胆英雄”。
毛友逵工作旧照
我还记得,那个仅见过一面、还不知道姓名的四川彝族小伙子。
一次,接上级通知,阵地前方的电话线断了,需要我们去抢修。要去前方,就得先过一条河。但是那几天,连续下了很大的雨,河流涨水,波涛汹涌。
为尽快过河,一线的通信兵组织了突击队,由几个老兵打头阵。但河水湍急,游到中途,实在过不去,队员们又游了回来。
这时,一个19岁的彝族小伙子自告奋勇:“我去,我识水性!”
上级同意他的请求。不料,当他游到河中间,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小伙子瞬间被恶浪吞噬,淹没在急流中。
我们赶快向河中抛树干,希望他能抓住后顺利上岸。我们还在岸上使劲地喊,让他挺住、游向岸……最终,却再也没能看到他的身影。直到两天后,部队才找到他的遗体。
战争是残酷的,上前线的人,一个排一个排地牺牲也是经常发生的事。回首一个个战友的往事,我总是抑制不住心头的悲痛之情,流下眼泪。
炮声震聋耳朵,见证最终胜利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我失去了大部分的听觉。
一天,在营指挥所一个山洞的坑道里,我和战友们正在吃饭。突然,一个排炮袭来,阵地前方一根电话线被炸断。为了让前后方能够赶快取得通信联系,我立刻丢下碗筷,带上工具,跑出去接线。
不曾想,我刚把线接好,敌军的第二个排炮又打了过来,正好落在我接线的不远处。爆炸引起的巨大震动波让人感觉大地都在晃动。我的脑子轰然蒙了,耳朵也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但我的左耳还是失聪了。即便这样,我也很乐观,至少人还活着。
坑道中的志愿军在通信联络
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让胜利的天平一次次向我军倾斜。
其中,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规模最大、打得最漂亮的战役。历经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小小阵地上,志愿军两个师打败敌军6万人的部队。这场战役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魂。
战争的胜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敢打敢拼的斗志和必胜的决心。
作为一名老志愿军战士,我深知“寸土必争”、保家卫国——这是我当兵参战的初心,也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作者:毛友逵口述 胡婷记录整理
音频:羊洋 陈煜忻 廖馨意
编辑:杨洋 王尧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红岩春秋》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