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
毛相林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可谓与世隔绝。“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下庄村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油诗。闭塞的交通束缚了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
“要想富,先修路。”不甘“坐井观天”的下庄人产生了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的念头。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劈山开路
1997年,38岁的毛相林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一直是毛相林心口的一块大石头。当年7月,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回来,坐在下庄井口的岩石上,看着井底的下庄发起了楞。
毛相林说:“我当时就想改革开放恁个久了,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个村支书啷个向村民交待?啷个向党组织交待?当时,我心里就起了修村公路的打算。心想,就算再难,我都要带头冲一冲!”
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
听说要在悬崖绝壁上修路,村民们都议论纷纷,有的怀疑、有的担心,甚至有的说毛相林疯了。“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却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出一条康庄大道。
打开富裕路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于是,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富裕路!”毛相林又一次想到了前头。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郁郁葱葱,30多张蚕子却毫无动静。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谨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毛相林在柑橘地里劳作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2019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2021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春节回家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
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毛相林带头“吃螃蟹”,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
2018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文|王斌来 刘新吾
图|巫山县委宣传部